琿春黑蜂( Hunchun Black bee)為蜂蜜高產型地方蜂種,是1920年前后吉林省琿春縣農民從附近俄羅斯引入黑色的西方蜜蜂,俗稱老黑蜂、帽頂黑蜂,20世紀60年代開始稱琿春黑蜂。
目錄
? 一、一般情況
?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 三、品種特征和性能
? 四、飼養管理
一、一般情況
(一)中心產區及分布
琿春黑蜂集中分布于吉林東部山區的琿春市。
(二)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琿春黑蜂產區位于北緯42.3o~43.5o、東經130.1o~131.3o,為長白山東部余脈。東與俄羅斯接壤,西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相鄰;東、南、北部為山區,中為琿春盆地。海拔80~1249m。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5.7℃,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32℃;無霜期126~145天。年降水量618mm,多集中于6~8月份。產區內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主要蜜源為椴樹與山花,花期集中在5~8月份。輔助蜜源植物有山里紅(圖1)、山桃、山槐、槭樹等。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一)品種形成
19世紀中葉,沙皇俄國實行遠東移民政策,大批移民從俄羅斯南部及烏克蘭、高加索等地進入遠東,帶人多種黑色蜜蜂。1920年前后,琿春縣春化鄉草帽頂子村盧永俊等人,從附近的俄羅斯境內運回5~10群黑蜂,第二年又運回數群,并換回一臺巢礎機。從此在琿春開始飼養黑蜂,并逐步擴展到吉林東部山區。
(二)群體規模與變化情況
1937年全縣飼養純種黑蜂370群,20世紀50年代達到1000余群,60—70年代發展到4000余群。由于引進意大利蜂和其他西方蜜蜂品種,琿春黑蜂被雜交,純種蜂群逐年減少。1980年只有琿春縣最邊遠的春化鎮飼養有純種琿春黑蜂約250群,其他地區飼養的均為雜交種琿春黑蜂,約2000余群;至2006年琿春黑蜂及其雜交種約有6000群。
三、品種特征和性能
(一)形態特征
琿春黑蜂蜂王個體較大,腹部較長,體呈黑色,有的蜂王腹部有暗棕色環帶或暗棕色斑(圖2)。雄蜂個體粗大,體呈黑色,尾部鈍圓,體毛密集,個別雄蜂腹部有花斑(圖3)。工蜂個體大于卡尼鄂拉蜂,體呈黑色(圖4)。其他主要形態特征見表1。
(二)生物學特性
琿春黑蜂繁殖快,育蟲節律適中,在當地自然條件下,蜂王于越冬末期開始產卵繁殖,到秋季蜜源終止停止產卵,周年有效繁殖期6個月左右。可保持7~11張子脾,子脾密實度達92%以上(圖5)。分蜂性中等,群勢可達17框,優于卡尼鄂拉蜂。采集力強。不耐熱,較抗寒,越冬群勢削弱率為15%~17%,低于意大利蜂??跪?、抗白堊病性能較意大利蜂強,易感染微孢子蟲病,感染白堊病后能很快自愈。性情溫馴,盜性弱,防盜性能中等。
(三)生產性能
琿春黑蜂正常年份的生產性能見表2。
琿春黑蜂生產的蜂蜜含水量小于23%,生產的蜂王漿10-羥基-2-癸烯酸(10-HDA)含量達2.1%以上?,q春黑蜂采集的花粉團粒較大,產粉量高于其他黑蜂。
四、飼養管理
定地飼養群約占總群數的45%,小轉地飼養占55%。蜂場規模約50~100群。定地蜂場只采椴樹1個蜜源,小轉地蜂場可采椴樹和山花2個蜜源。
90%以上采用活框標準箱飼養,10%左右采用俄式箱和方形巢脾活框飼養(圖6)。冬季約50%蜂群室內越冬,40%在室外包裝越冬,10%地下越冬(圖7)。
飼養技術要點為早繁殖、早育王、晚分蜂,適時繁殖適齡采集蜂、繁殖適齡越冬蜂,強群飼養、強群生產、強群越冬。
五、品種保護與研究利用
1984年琿春黑蜂純種群體數量進一步減少,只有琿春縣春化鎮土門子村飼養有52群。其他地方飼養的琿春黑蜂均為雜交種,共3500群?,q春黑蜂已瀕臨滅絕。
1984年吉林養蜂科學研究所搜集琿春黑蜂純種,進行保純繁育,現已繁育9代,保存60多群。在進行純種繁育的同時,該所還按其特性進行優選,強化抗螨、抗白堊病等優良性狀?,q春黑蜂雖沒有滅絕,但仍處于瀕危狀態。
六、品種評價
琿春黑蜂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引進中國已有近百年歷史,其形態指標和生物學特性與東北黑蜂有明顯差異?,q春黑蜂具有高產、抗寒、抗螨、抗白堊病,越冬安全等優良性狀,不僅是一個高產型地方品種,還是一個珍貴的育種素材,具有一定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價值。建議加強保種措施,列入基因庫重點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