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蜂病的發生與飼養管理技術有直接關系,一旦發病,勢必影響蜂群的增殖和經濟效益。尤其在我國北方春天早、晚溫差較大,蜜粉源稀少時,蜂群最容易發生蜂病。因此,春季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措施控制蜂病的發生。
放蜂場地的選擇和處理
養蜂者選擇場地基本條件應背風向陽、地勢干燥。春季應選擇柳樹種類較多,以槭樹科植物為主的淺山區或采伐跡地,只有保障蜜粉源充足,才能繁殖強群、增強蜜蜂的抗病力;許多養蜂者為減輕勞動強度,都習慣利用上年放過蜂群的場地再次擺放。為預防蜂群交叉傳染上各種疾病(尤其是白堊病),在蜂群擺放前15天~20天應用1%~3%的燒堿水溶液噴灑場地,5天~7天后再撒些生石灰進行消毒滅菌。最好在非防火期,抓住時機用火焚燒場地、高溫殺菌。場地擺放上蜂群后,要挖排水溝,保障雨天流水暢通。否則,蜂場因潮濕會誘發蜂病。另外,蜂場之間直徑距離應在10公里~15公里以上,以免蜂群擁擠,造成蜂病交叉感染,使蜂群損失嚴重。
解除越冬期蜂群的調整
在北方蜂群經過長達120天~140天的越冬期后,應選擇氣溫在7℃以上、微風或無風天氣,抬出越冬蜂群促其排泄。當天將蜂巢內的死蜂全部清理干凈,潮濕的蜂箱要換掉。蜂群排泄后的3天~5天內,狠治蜂螨1次~2次,降低蜂螨對蜂群的危害,使蜜蜂健康的生長。并根據排泄時間的早、晚情況,酌情進行囚王和控飛。飼養觀察發現蜂群進行早繁殖,在外界無蜜、粉源和氣溫較低的條件下,蜜蜂為哺育大量幼蟲、一旦連續變天蜜蜂無排泄機會,使其發生消化不良或爬蜂病;尤其早繁時靠喂糖水、花粉或代用花粉,羽化出房的蜜蜂體質差,蜂群易感染蜂病。因此,在我國北方不提倡蜂群進行早繁殖。
創造適宜的繁殖環境
春季蜂群加入花粉脾即為春繁開始。為預防蜂病的發生,促其蜂群健康繁殖,首先要根據出窖蜂群的群勢進行保溫,群勢軟弱的要進行內、外保溫,并在外保溫物上撒些生石灰。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蜂病的發生與長期使用稻草墊做保溫物有直接關系。為預防蜂病的發生,最好將野外割回的雜草放入編織袋內做成墊進行蜂群內保溫,并選擇良好天氣經常晾曬保溫物,保持蜂箱內干燥。檢查蜂群時要削除非種用雄蜂,因為雄蜂營養需求量大,春季在外界蜜、粉源稍差時,雄蜂幼蟲發育期易患病;春繁時遇到下雪天氣要對蜂群進行控飛。但不可采取關閉巢門的方法,這樣容易使蜂群傷熱,造成“插花子脾”。氣溫低時盡量不開箱檢查蜂群,防止凍傷蜜蜂幼蟲。
及時淘汰劣質蜂王
眾所周知,優質的蜂王是繁殖強群的關鍵措施,而劣質的蜂王不但群勢繁殖不起來,且又是誘發蜂病的隱患。尤其春季群勢、外界氣候、蜜粉源尚不具備育王條件。所以多飼養一些抗病力強的自然交尾的雜交種蜂王,發現劣質蜂王及時淘汰、合并群勢,控制因蜂王因素誘發的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