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在濰坊青州市彌河鎮水溝村宋玉凱的櫻桃大棚里,雪白的櫻桃花競相綻放、花團錦簇,不少蜜蜂正飛來飛去忙著授粉,嗡嗡聲不絕于耳。
今年34歲的宋玉凱前幾年從公司辭職后便開始種植櫻桃,開始是種植露天櫻桃,嘗到甜頭后,去年投入40余萬元,建起了櫻桃大棚。“自從種植櫻桃,我就一直租賃老李的蜜蜂來授粉,現在是真心喜歡這群小東西。”宋玉凱一邊在蜂農李義興的指導下給蜜蜂加水一邊說。
櫻桃樹下,隔一段距離放著一個蜂箱,一共有十個,這便是決定櫻桃產量和質量的“寶貝”了。“蜜蜂授粉是自然授粉,綠色健康,經過蜜蜂授粉的櫻桃產量高,畸形率低,而且口感好,不愁賣。”宋玉凱說,蜜蜂授粉費用也低,一箱蜜蜂300元,十箱才3000元,相比人工授粉來說,節約了不少成本。
櫻桃花的花期一般在20天左右,在開花前一周,宋玉凱便給蜂農李義興打電話預定好了蜜蜂。“現在設施農業大多數都用蜜蜂授粉,蜜蜂對我們來說可是香餑餑呢。”宋玉凱笑著說,櫻桃五一前后就能上市,根據往年的經驗,一畝地產3000斤沒問題,他對蜜蜂授粉的櫻桃產量和質量很有信心。
這個季節,需要蜜蜂授粉的,除了櫻桃還有草莓。在晴雪草莓種植合作社草莓大棚內,一壟壟草莓地里,綠色的藤蔓,白色的花兒,映襯著紅艷艷的草莓,到處可見飛舞的小蜜蜂落在白色的草莓花蕊里。“產量全靠這些小家伙了!”草莓大棚負責人宋德成說。
一開始種植大棚草莓時,宋德成就遇到花兒無法授粉,草莓“難產”的難題。后來,他嘗試在大棚內用蜜蜂進行授粉,結果草莓結得又大又紅,產量也有很大增加。
“一個草莓大棚里放一箱蜜蜂就行,采用蜜蜂授粉后,草莓可增產50%,畸形果只有無蜂區的五分之一。”宋德成說,“如果草莓噴灑了農藥,蜜蜂接觸了以后就會死掉。棚里有這么多蜜蜂,同時證明我們的草莓是安全綠色的。”
如今,宋德成9個大棚的草莓已經進入盛果期,因著草莓果形好、口感佳的優勢,來采摘的人非常多。“今年草莓價格好,一個棚至少收入十萬元。”宋德成說。
草莓的花期很長,從年前一直陸續開到五一,所以蜜蜂“養”在大棚里的時間足足有6個月。“草莓棚一般比較低矮,花期也長,不好好養護的話蜜蜂損耗率還是比較高的。”蜂農李義興告訴記者。從11月份把蜜蜂送進棚,每隔一段時間他就來看看,打開蜂箱檢查一下蜂王和幼蟲,看看儲備的花粉還剩下多少,觀察蜜蜂健康不健康,保證蜜蜂能正常工作。
今年60歲的李義興已經養蜂40多年了,一開始是到四川、云南轉場養蜂,因為受天氣氣候條件影響,蜂產品產量很不穩定,收入也不好。1987年以后,不少果園找他進行蜜蜂授粉,李義興便把養蜂重心轉到了農業授粉上。“開始是給蘋果園授粉,經過蜜蜂授粉后的蘋果產量能提高25%,收益非常可觀。”李義興笑著說。
看到了蜜蜂授粉的好處,種植西瓜、苦瓜、桃子、藍莓、草莓等現代農業的客戶也多起來,蜜蜂供不應求。去年秋天,李義興共儲備了300箱蜜蜂,到目前已經授粉500余箱次了,僅蜜蜂授粉這一項,李義興年收入就能達到15萬左右。“等天氣暖和了,遍山遍野都是鮮花,把蜜蜂放出去采蜜,出售蜂蜜、蜂王漿等蜂產品又是一筆收入,加起來一年收入在20萬以上。”李義興說。
養蜂業一直是青州傳統的特色產業。近年來,青州市十分重視養蜂產業發展,把養蜂業納入生態農業特色產業,蜂群規模迅速增加。目前,青州是山東省蜂群存養量最多的縣市,已有蜂群56000余群,授粉蜂群達30000余群,蜂農合作社30余家,蜂業從業人員2000余人,蜂產品年產量2000余噸,2015年青州被中國養蜂學會授予“中國蜜蜂之鄉”的榮譽稱號。
為加強對蜂農的技術培訓,青州市依托養蜂協會,積極組織開展蜜蜂飼養、病蟲害防治、授粉增產、蜂產品研發等各類技術培訓,提高了蜂農的養蜂水平。2018年,青州市蜜蜂協會舉辦了頒獎大會,李義興等12名蜂農獲得了“授粉狀元”的稱號,推動了養蜂產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在青州西南山區,養蜂基地隨處可見,養蜂正逐漸成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養蜂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青州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授粉蜂群集散地。”青州養蜂協會會長王德玲說,“我們的蜜蜂授粉已經輻射到整個山東半島,蜂群不夠用的時候,還有不少蜂農從四川、云南等地買來蜜蜂,馴化過后再進行農業授粉,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一條產業鏈。”目前,蜜蜂授粉收入在養蜂收入中的占比達到40%左右,全市蜂農授粉總收入達2000萬元,為果農、菜農帶來收益近30個億。
養蜂作為一項甜蜜而偉大的事業,不少年輕人也逐漸參與進來。今年34歲的王墳鎮豐家莊村村民豐凱大學畢業后一直跟著父親養蜂,現在已有蜂群150余群。“養蜂既是為了生活,也是一種情懷吧,從小看著父親養蜂,雖然辛苦,但是對蜜蜂也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豐凱說,現在生態農業是發展大趨勢,蜜蜂授粉也一定會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