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病害, 一般多選用消毒預防法和藥物治療法, 還有采取關王、換王、換箱、換脾等措施的, 但有時這些方法也控制不住“白堊病”。因為選用方法越多, 蜂群被折騰得就越弱, 即使控制了白堊病,病群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群勢, 對生產影響很大。
其實, 蜜蜂的病蟲害并不是蜜蜂生活規律的必然。蜜蜂的自然群體先天都是健壯的, 所有病蟲害都是后天感染的, 是養蜂人管理不善促成的。既然是人為形成的, 人們就應該有防范措施。
蜂群引發白堊病的原因分析
一是蜂群蜜粉不足 ( 粉比蜜重要) ; 二是群弱脾多 ( 加脾過快) ; 三是傳統養蜂法中第二代、第三代子脾易出現卵、蟲、蛹混雜的插花子脾, 子脾中的幼蟲在 6 天內蜜蜂要去照看和喂飼一萬多次, 零散的幼蟲往往不能及時得到充足的漿水, 就易引發白堊病; 四是既保溫又獎飼的蜂群也易引發白堊病,人們給蜂群保溫的目的, 就是增高箱內溫度。獎飼即是激發蜂王產卵力。在增高箱溫和獎飼的刺激下,蜂王有時就沖出蜜蜂有效哺育圈外產卵, 一旦箱內蜜粉不足, 氣溫下降,蜜蜂回縮產卵圈內, 忽略的圈外幼蟲極易引發白堊病。
用管理方法預防“白堊病”
養蜂人不應依靠藥物防治蜂病, 而應選用管理方法來控制蜂病, 這是我應用分區管理法取得的經驗。
因為分區管理法是以“五不”為管蜂原則: 一不保溫、二不獎飼、三不扣王、四不養弱群、五不缺蜜粉。用分區法管蜂的目的, 就是安排好蜜蜂幼蟲期的生活環境,因為蜜蜂幼蟲期是培育健康蜂的搖籃, 也是病菌潛伏期, 由于管理方法的差異,蜜蜂幼蟲所處的環境與生活條件就不同, 蜜蜂抗逆性就有強有弱。
就蜂王自由產卵群與分區管理群的蟲脾分布與哺育情況比較, 蜂王自由產卵群子脾就很難保持卵蟲蛹1 ∶ 2 ∶ 4 的比例, 多混雜子脾, 卵、蟲、蛹混 雜子脾上的幼蟲, 就很難保持其所需溫度,分區管理群只有 2 張蟲脾, 小區喂小蟲, 大區喂大蟲, 分區管理群的蟲脾是漿泡蟲, 混雜子脾上的幼蟲是漿夠吃,用分區法哺育的幼蟲均鮮艷飽滿, 羽化的蜜蜂也均健壯活潑, 抗逆性強。我用分區法飼養的蜂群,就沒得過什么幼蟲病和“白堊病”。
用 2 ∶ 7 分區管理群的大區蜂王, 只要在蜂王開產時能迎著蜂王依次加脾, 促成卵蟲蛹 1 ∶ 2 ∶ 4 的比例, 蜂王補房再產時,就會按此順序產卵, 不會出現混雜子脾。上分區的蜂群必需蜂脾相稱, 蜜粉充足, 脾多蜂稀,上分區反而不利。防治蜂病, 一是管蜂措施得當, 二是保持蜜粉充足。不知蜂友們注意到沒有, 有些患白堊病的蜂群,一旦進入流蜜期,白堊病就會不治自愈, 這不就是蜜粉充足帶來的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