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怎樣才能養好中華蜜蜂?
養好中華蜜蜂的方法,在活框養殖技術方面,大體上可以參照意蜂的基本管理方式,但是因蜂性不同,管理上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中蜂的習性上有“六愛”:愛新脾、愛咬舊脾、愛密集、愛分蜂、愛飛逃、愛偷盜;“四怕”:怕儲蜜不足、怕刺激、怕震動、怕敵害;“一缺點”:失王后無急造王臺出現很快工蜂產卵。因此,我認為,通過了解中華蜜蜂的習性并在日常飼養管理中順應這種習性并以蜜蜂的習性為根本,采取適當措施消除或減少對中華蜜蜂習性有影響的因素即可養好中華蜜蜂。
一、抓住時機促蜂造脾,淘汰舊脾
中蜂有喜新脾厭老脾的習性,所以應常淘汰舊脾,更換新脾,或每年春繁開始后和蜂群入冬前分別 修削巢脾一次,即是把蜜蜂咬壞部分以下的黑舊巢脾削掉,工蜂會從切削處繼續往下接造新脾,用來培育蜂兒。另外,外界已有蜜源流蜜時(巢門口看到蜜蜂出勤積極,抽邊脾發現巢脾上部兩角有蜜),要根據群勢和蜂王產卵情況,結合獎勵飼喂讓蜜蜂盡快造新脾撫育。
1、中蜂以中等群勢最快,可加整張巢礎的巢礎框,先置于隔板內側和第一脾處試蜂造脾,蜜蜂筑造以后,再往蜂巢中間移動,最為保險;
2、弱群和新分群因蜂量少,造脾速度雖慢,但造脾情緒高漲,可采用裝四分之一巢礎的巢礎框讓蜂造脾,也能造出優質巢脾,但要注意擺正巢脾,并適時將巢礎框上的鋼絲線壓入新脾中;
3、強群因群勢大,巢脾多,蜂王產卵跟不上工蜂造脾速度,而使工蜂造脾停滯,為更換強群中的老舊巢脾,可以利用中等群勢的造脾速度先造一半脾,再給強群接造,而強群中的老舊巢脾根據蜂兒的發育程度不斷往隔板處移動,直到全部幼蜂羽化出房后將其抽出淘汰、化蠟。
二、經常保持蜂群密集
中蜂愛密集,這不僅有利于護脾,調節箱內的溫濕度,培育蜂兒;還有利于抵御敵害侵入(如:巢蟲)和防止蜂病的產生(如:中囊、爛子)。因此,在中蜂越冬和越夏結束,開繁期間,要抽出多余的空脾,使蜂略多余脾,不讓巢脾暴露,這樣還有利于蜂王集中產卵,方便工蜂撫育幼蜂。除此之外,在日常管理中,如果發現蜂數減少,巢脾外露,也要適時抽脾緊蜂。然而,中蜂對氣溫的變化非常敏感,容易傷熱,抽脾緊蜂的時候要注意到這一點,夏天最好放置在陰涼的地方,少開箱檢查。
三、控制好中華蜜蜂的自然分蜂,讓其為我所用
中蜂愛分蜂,當外界蜜粉源充足,繁殖到壯群以上時就容易產生分蜂熱,這與蜂王的產卵量有很大的關系,一般我們認為蜂群會產生分蜂,多數情況下是蜂王進入了產卵疲軟期,蜂王的產卵速度跟不上工蜂的造脾速度,撫育力過剩。因此,如果早春就有大蜜源的地區(如廣東湛江一帶的荔枝蜜源),最好在秋繁時期育出一批新蜂王來替換度夏以后的老蜂王,這樣可以減弱第二年春天分蜂熱的程度,不至于在蜜源期出現分蜂;如果在晚春至夏初才有大蜜源的地區,則在早春通過獎飼,飼喂花粉,讓老蜂王盡快產卵,大約兩個月左右老王就會進入產卵疲軟期,此時抓緊時間分蜂并開始育王換王,保證蜂王優良、年輕,可趕在大流蜜期前培育出強群并維持住。除此之外,在可以育王時節,要多注意挑選分蜂性弱的種用蜂群用來育王,或引進優良蜂種進行雜交。
四、分蜂期、流蜜期多開箱檢查,度劣期多箱外觀察
1、中華蜜蜂怕震動、怕刺激,長時間開箱檢查對蜂群有害,這是在蜜蜂度劣期間以及繁殖旺期而言的,此時無特殊情況,盡量采用箱外觀察,但最好每隔8-10天左右要開箱檢查一次,將箱底打掃干凈,檢查是否有敵害(巢蟲)入侵。
2、當蜂群進入分蜂季節以及外界開始流蜜時,最好1-2天開箱檢查一次,第一次檢查時要將全部巢脾提出檢查一次;如果蜂群已有分蜂熱時,那么每次檢查都要把全部巢脾檢查一遍,主要檢查王臺的發育情況。其他蜂群可以采用抽中間脾檢查。
五、多留意盜蜂
中蜂嗅覺靈敏,能在老遠的位置嗅到蜂蜜或糖的香味并準確的找到香味散發的位置,因而盜性很強。在蜜源后期關小巢門防止和平盜;在缺蜜期飼喂時要選擇傍晚時分飼喂,盡量不要把糖漿或蜂蜜灑出,第二天沒吃完的糖漿要及時撤出;在盜蜂猖獗時期,要檢查蜂箱,填補好蜂箱縫隙;一旦發現盜蜂,能將蜂群轉場的盡快轉場,不能轉場的可以設置暗室將偷盜蜂群放置其中,對于小規模偷盜,則可以通過關小巢門,遮擋巢門,在巢門口涂煤油或者將偷盜蜂捏死至于巢門口等等措施。
六、保證巢內蜜粉充足
一旦巢內儲蜜不足,中蜂就容易拖子,斷子,產生飛逃情緒,每年的夏秋以及早春季節多因這種情況而飛逃。因此,除了再大流蜜前中期可以將巢內儲蜜取干凈以外(前提是不出現連續性降雨低溫天氣),其他時間都要保證巢內有足夠的儲蜜,以供蜜蜂生活繁殖需要。蜜蜂進入度劣期以后,要時常關注巢內儲蜜情況,一旦發現不足,要及時飼喂。
七、工蜂產卵處理
中蜂失王以后,工蜂產卵較早,尤其是蜜粉充足時期,三天以后無急造王臺出現工蜂就開始產卵。所以解決工蜂產卵的辦法是及早發現,一旦失王先調入卵蟲脾,再誘入王臺或新王。如果群勢不大,尤其是處于工產后期的蜂群,可與中等群勢或強群合并,增強該群的采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