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5號蜂是我國于1982年到1988年,培育成的一個以生產蜂蜜為主、蜂王漿為輔的蜜漿兩用高產型的一個西方蜜蜂的地方品種,近些年來也是許多養蜂人選擇的蜂種之一,那么白山5號蜂究竟是什么樣的蜜蜂呢?都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白山5號蜂蜜蜂吧!
地理分布
白山5號蜂是在長白山腹地培育出來的一個地方品種,是適應當地氣候條件下的一個人工培育產物,后經過不斷的推廣利用,已完全適應我國南北方的地方氣候。
蜜源條件
白山5號蜂的培育場地具有顯著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年平均氣溫3~5℃,無霜期110~130天;年降水量350~1000mm。越冬試驗在延吉市地下越冬室進行,越冬期130天左右。蜜粉源植物400余種,主要蜜源植物為椴樹、槐樹、山花、胡枝子;輔助蜜源植物有側金盞、柳樹、槭樹、稠李、忍冬、山里紅、山獼猴桃、黃柏、珍珠梅、柳蘭、蚊子草、野豌豆、益母草、月見草、香薷、蘭萼香茶菜等,4~9月份花期連續不斷。
形態特征
目前,白山5號蜂有三個近交系列,分為近交系A,該系以卡尼鄂拉蜂為主,第二種是近交系B,以喀爾巴阡蜂為主,第三種是三交種,即卡尼鄂拉蜂、喀爾巴阡蜂和白山5號蜂自身的系列。其形態特征如下:
1.近交系A:蜂王體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深棕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體呈黑色,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體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1~13mm。該系的白山5號蜂蜜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越冬安全,適應性較強。
2.近交系B:蜂王體軀細長,體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黃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50~230mg。雄蜂體呈黑色,體軀粗壯,體長13~15mm,初生重200~210mg。工蜂體呈黑色,少數工蜂2~3腹節背板有棕黃色斑或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2~14mm。近交系C(美國意大利蜂):蜂王體呈黃色,尾部有明顯的黑色環節,體長16~18mm,初生重175~290mg。雄蜂體呈黃色,3~5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體軀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10~230mg。工蜂體呈黃色,腹部背板有明顯的黑色環節,尾尖為黑色,體長12~14mm。該系列的白山5號蜂蜜蜂采集力較強,越冬安全,節省飼料。
3.三交系:白山5號蜂(A·B×C):蜂王個體較大,腹部較長,多為黑色,少數蜂王3~5腹節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背板有灰色絨毛,體長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體呈黑色,體軀粗壯,體長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頭胸部為灰色,多數工蜂2~4腹節背板有黃色環帶,少數工蜂為黑色,體長12-14mm。該系的白山5號蜂蜜蜂產育力強,育蟲節律較陡,子脾面積較大,能維持9~11張子脾,子脾密實度高達90%以上;分蜂性弱,能養成強群,可維持14~16框蜂的群勢;一個越冬原群每年能分出1~2個新分群;大流蜜期易出現蜜壓卵圈現象,流蜜期后群勢略有下降;越冬蜂數能達到5~7框。
飼養管理
目前,白山5號蜂蜜蜂配套系定地飼養蜂群占20%,小轉地飼養占50%,大轉地飼養占30%。單場規模100群左右,有90%采用標準箱飼養,10%采用其他蜂箱飼養。白山5號蜂蜜蜂配套系飼養技術要點:選擇蜜粉源充足的繁殖和生產場地培育優質蜂王,調動蜂王產卵積極性,延緩蜂群的分蜂熱,及時培育生產適齡蜂防治螨害和其他病蟲害,保持蜂群生產能力。
種群情況
白山5號蜂蜜蜂配套系是用卡尼鄂拉蜂、喀爾巴阡蜂和美國意大利蜂三個蜜蜂近交系組配而成的,具有繁殖力強、高產、越冬成本低、節省飼料等優點,適合南北方各地飼養,已累計向全國推廣1.5萬只種蜂王,改良蜜蜂100多萬群,提高了養蜂生產經濟效益。
總結:白山5號蜂是我國在長白山地區培育的一個地方蜂種,具有繁殖力強、高產、越冬成本低且適合南北各地飼養,是蜜、漿兩用的高產型品種,也深受各地養蜂人的追捧,可定地飼養、小轉甚至大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