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兩部影片的累積,“我和”系列已經成為一個國慶檔品牌欄目,可以串聯起一個“愛我中華宇宙”。
不再需要過多介紹,觀眾可以很明確想象到《我和我的父輩》的類型,分段拼盤,大牌云集,主旋律敘事,充分調動民族自豪感。從點映效果來看,影片的觀感還是不錯的,悲壯的段落好哭,歡脫的部分好笑,拼盤電影雖然取巧,但也的確能帶來豐富多元的觀影體驗。
《我和我的父輩》海報
要說和這個系列之前兩部的變化也是有的,一是這次沒有那么集中在“小人物”身上,四個單元的主角各有光環,“父輩”是旗幟,值得飄揚的還是得高高舉起。另一個變化是,類型屬性更為明顯,四個導演都是在各自類型領域有所建樹的演員的中堅力量,自導自演各自將經驗和能量最大化發揮。
吳京的《乘風》是戰爭片,抗日戰場上的“戰狼”兇猛依舊,但也悲愴壯烈;章子怡導演的《詩》是帶有女性視角關懷的劇情片,從家庭的角度,回望航天崢嶸歲月里燃燒生命照亮夢想的篇章;徐崢繼續了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喜劇,改革開放悄然發生的變化,被濃縮在一個惹人忍俊不禁的“鴨先知”身上;沈騰的部分也是笑果滿滿,又融入“麻花味兒”的天馬行空,加入的軟科幻元素讓當下和未來的“父輩”來個呼應,意味深長。
作為一道“命題作文”,《我和我的父輩》用類型化的嘗試為觀眾講好故事的同時,通篇都在試圖回到一個問題,就是那句歌詞——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
吳京執導的《乘風》
四個單元按照順序,展現了中國不同時代的境遇和那個時代里人的選擇。抗日戰爭時期,是不畏犧牲的八路軍戰士守衛國土,以自己的熱血和生命保全百姓。也正是這樣的選擇,使得我們的隊伍不斷擴大,真正和人民連成一條心。
章子怡執導的《詩》
新中國成立后,在極致艱苦的隔壁荒灘上,中國航天取得的驚人成就同樣付出巨大的代價。在事業和生命、小家和大家的選擇中,他們的回答是“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而宇宙是令死亡渺小的東西”。一代代人這樣的選擇,造就了國力的強盛,和中國人真正挺直了腰桿的底氣。
徐崢執導的《鴨先知》
改革開放到來的時候,有人選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春江水暖的“鴨先知”,其實在下水的那一刻,也并不知道江水實際的溫度是什么。而正是一次次不服輸到可以孤注一擲的勇敢創新,激活了這個民族經濟上的活力,讓之后的年輕人得以享受物質和經濟發展的紅利,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
沈騰執導的《少年行》
至于那個從2050年穿越回來的機器人,和當下2021年小男孩互為“爸爸”的奇妙童話,正是當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又不失人文關懷的寫照。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未來的“父輩”,今天我輩的每一個選擇也將造就未來的樣子。
幾個段落篇章在類型上該有的元素都集齊,吳京的戰場打得慘烈,血肉橫飛的一些場面放到一部真正的戰爭大片中也是足夠震撼的。家國大義之下,一瞬間的起心動念,真的是催人淚下。章子怡把母親和孩子,妻子和丈夫,以及身為一個女性作為她自己的選擇,和這其中的那份“難”磨得令人心碎。
徐崢這次在電影里有幾分肥膩的可愛,家長里短的雞飛狗跳放在上海的巷弄里再適合不過,而且這個喜歡第一個吃螃蟹的精明商人形象,和他去年把電影直接賣上線得罪整個行業的現實形成了一種奇妙貼合的互文。而最終沈騰的章節大開腦洞之余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正如科幻之于中國電影也還大有可為。
沈騰版《這個殺手不太冷》
從情緒的觀感上,影片是一個從苦到樂的過程,從前面揪心得令人窒息,到最后被一個歡樂陽光的故事所舒解,恰合中國一路發展所經過的道路,從民族危亡的至暗時刻走出,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有了今日的好光景。
當然,作為一部“命題作文”,每一段的主題立意,這個故事里人物想要對觀眾說的話,以及幾個段落結尾都“子承父業”的結局,還是難免有些過于直白的說教意味。但品一品,這種說教所夾雜的“爹味兒”,也恰好再次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