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蜂群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個蜂群中有一只最大的蜜蜂,我們把這只蜜蜂叫做蜂王。
實際上,關于蜂群中這只最大的蜜蜂,其名稱以及性別都曾經遭受太多質疑,甚至長期被認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蜂王一直被認為是雄性的,今天我們一直沿用的蜂王,其實也是最初對蜂王錯誤認知的將錯就錯。
隨著蜜蜂養殖行業對蜜蜂的認識越來越多,如今已經明確的知道了蜂王并不是雄性,而是一只雌性,且是蜂群里面唯一一只可以正常產卵的蜜蜂,所以關于蜂王的說法,在后來的著作或者不同的國家,專業人士更形象的給了蜂王另外幾個稱呼,比如蜂后、產卵母蜂、母蜂等等,這些名稱很顯然已經把蜂王當成了雌性。
其實不管蜂王的性別如何,在蜂群里面我們始終能看出蜂王的霸道,只要是蜂王出現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其他蜜蜂都得通通讓道,甚至在蜂王大量產卵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發現蜂王的四周,總是圍繞著一群蜜蜂,這個圈子始終存在,不管蜂王走到哪里,這些工蜂都會圍著蜂王,雖然圍著蜂王,但是又不會影響蜂王的活動。
關于蜂王四周的工蜂,在蜜蜂養殖業上以及蜜蜂相關的研究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飼喂圈、侍衛圈。其實從字面意思來看,我們都可以猜到,圍繞著蜂王周圍的蜜蜂,是給蜂王喂食或者保護蜂王的,或者說兩者兼有。
確實,圍繞著蜂王的蜜蜂,不但要負責飼喂蜂王,還要負責保護蜂王,這看起來更像是古代帝王們的貼身丫鬟和御前侍衛,所以很多養蜂人在提到蜂王的時候都會說,蜂王有多威風多威風,走到哪里其他蜜蜂統統繞道,還帶有貼身“丫鬟”。
從表面上來說,的確蜂王在蜂群中的活動有這樣的傾向,看起來也比較形象,但是圍繞著蜂王的這些蜜蜂,卻不僅僅是保護和飼喂蜂王的,其實還對蜂王起到監督作用,可以說這些蜜蜂好的時候就是就是為蜂王服務,不好的時候也是蜂王的逼迫者。
或許一個蜂群里面根本就不存在王者
雖然說我們從表面上把蜜蜂的世界形容得就像我們古代的帝王社會,但是實際上,蜂群里面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王者,就如我們看到的蜂王周圍的侍衛蜂,這些侍衛蜂也未必就終身維護蜂王,而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的,嚴格來說蜂群里的蜜蜂,有一種相互依靠,相互監督的感覺,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讓蜂群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所謂的蜂群里面的故事,都是圍繞著利于蜂群發展下去的目標進行的。
這樣下來,實際上蜂群里面就根本就不存在王者了,僅僅是一個明確分工的過程,所謂的故事,其實僅僅是圍繞蜜蜂不能完成自己分內工作而展開的。比如蜂王在產卵量變少、殘疾等情況下,工蜂就可以培育新的蜂王;雄蜂在交配結束以后,如果蜂群中缺蜜,工蜂不但驅趕雄蜂,甚至屠殺雄蜂,但是當蜂群中有處女王存在的情況下,工蜂則對雄蜂也形成飼喂圈,保護雄蜂,以此來保證蜂王有充足的雄蜂進行交配。
至于工蜂,工蜂也是蜂王的女兒,這樣下來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所謂的蜂群里面的故事,都是三型蜂分工合作下的相互依存機制,因為每個級型的蜜蜂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蜂群的發展,所以說蜂群里面,其實并不存在所謂的王者。
什么時候蜂王的“丫鬟”會變成“殺手”
要說蜂王周圍的工蜂會變成“殺手”有點過了,但是變成“打手”是得到專家們證實的。也就是說,蜂王附近我們所謂的“御前侍衛”和“貼身丫鬟”,其實并不是只為蜂王服務,也會對蜂王進行監督。
蜂群中的蜂王,或許并不知道蜂群對它的命運的安排,因為蜂王在蜂群中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制度去管理一個蜂群,而是依靠蜂王物質來影響其他蜜蜂,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蜂王物質也像是其他蜜蜂對蜂王處理的標準,一旦蜂群中的蜂王物質不足,則蜂群發生分家、交替等現象,這些時候蜂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而發生分家或者交替等現象的執行者,對蜂王影響最大的就是圍繞著蜂王的那些蜜蜂。
對于蜂群中的蜂王來說,如果不是蜂王迷巢或者錯誤的自行或者人為進入其他蜂群,本群的工蜂不管是圍繞著蜂王的還是沒有圍繞著蜂王的,都是不會屠殺蜂王的,但是會撕咬蜂王卻是存在的,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圍繞蜂王的工蜂會變成監督者。
第一:蜂群中培育王臺的時候
這個時候蜂王是出現被工蜂撕咬的情況的,前蘇聯養蜂專家塔蘭諾夫觀察到蜜蜂分蜂期建造王臺后工蜂逼迫蜂王產卵的現象,可以說蜂王有的時候是不情愿在工蜂建造好的王臺中產卵的,但是不管蜂王是否愿意,只要工蜂建造了王臺,工蜂都會逼迫蜂王在王臺中產卵,塔蘭諾夫在實驗中觀察到憤怒的工蜂會拉扯不在王臺中產卵的蜂王的腿,甚至跳上蜂王的背上,直到蜂王在王臺中產卵,但是并沒有出現工蜂圍王現象,所以上面蜂部落小編說了形象的說應該是“打手”。
第二:蜜蜂分家的時候
關于蜜蜂分家,似乎這個問題與蜂王沒有多大關系,尋找新的住址、分家這些事情都是工蜂在做,蜂王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分家的時候被一部分工蜂逼迫離開蜂窩。
其實這個過程是確切的,我們都知道,蜂王是大腹便便的,一般情況下根本飛不起來,蜂王的這種特征,主要是由于進食充足的蜂王漿造成的,在蜜蜂即將分家的時候,工蜂會限制對蜂王的喂養,這時候蜂王只能吃少量的蜂王漿,甚至到蜜區吃蜂蜜,導致蜂王身體消瘦,卵巢萎縮,適應飛行,而這些杰作,其實都是工蜂在做,這個時候圍繞蜂王的那些蜜蜂,自然的消失。
當王臺中的蜂王即將出房的時候,分家就會發生,發生分家的時候,其實也是工蜂主動,蜂王在這個過程中有點被脅迫的感覺,在蜜蜂養殖中有的養蜂人為了避免蜂王逃跑會把蜂王的翅膀剪掉,但是在蜜蜂分家的時候卻發現剪了翅膀的蜂王飛出了巢門,據相關專家觀察,沒有了翅膀的蜂王,其實是被幾只工蜂“抬”出蜂箱的,在塔蘭諾夫的觀察中,也有關于蜂王被脅迫分家的記錄。
被長期認為是王者的青銅
關于蜂王,其實不知道被誤認為是王者的時間有多少年,人類對蜜蜂的現代化研究,也就是進入到蜂群內部的研究,應該不會超過300年,但是蜜蜂形成社會化的群居習性,已經幾千年,而在這么漫長的數千年的歷程中,蜂王就被認為是真正的王者。
現代化的蜜蜂養殖已經知道了蜂王其實就是分配了產卵任務的普通蜜蜂,他的所謂的控制整個蜂群,更像是為了向蜂群證明自己還能產卵,一旦蜂王信息素減少,蜂王的苦日子就到來。
在蜜蜂養殖中兩個現象很形象,那就是蜂王不能廝殺的雙王群和被和平交替的蜂王。
有的養蜂人在組織雙王群的時候,由于技術等原因,把蜂群中的中隔板換成了工蜂可通過但是蜂王不能通過的隔板,兩邊都放蜂王,這樣下來蜂群中就出現了雖然一窩蜂里面有兩只蜂王,且這兩只蜂王可以相互看見,但是卻無法接觸。
在這種情況下,要不了多長時間工蜂就會對兩只蜂王進行“評估”,評估的依據自然是蜂王物質的多少,最后蜂群里面劣質的蜂王會被孤立,最后死亡或者離開蜂窩。
比較冷清的是在蜂群和平交替的時候,這個過程是工蜂先培育交替王臺,然后逼迫蜂王在王臺中產卵,由于蜂王已經變老或者殘疾,蜂群并不會分家,而是新王出房以后進行正常的活動,和老王一同生活,最后老王實在難以產卵之后,死亡在蜂群中被工蜂拖出巢門或者獨自離開蜂箱 ,到蜂場附近的草叢中或者角落里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