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第一周,許多家長很茫然:
老師不布置作業了,那孩子回家不就不學習了?
還不讓上補習班,那成績差的孩子怎么辦?
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全靠外界,作為父母的也有責任。
孩子成績不好,不是靠補課就能補好的。
教育好孩子,也不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
9月5日,教育部發布了文章《“雙減”政策落地,有擔當的家長這樣做!》里面就有提到:
雙減,不減責任!雙減,不減質量!雙減,不減成長!
俞敏洪說過:“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教育孩子的責任始終在于家長,把這一份責任推給任何人,都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任。
教育若只靠老師
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
作為家長,你是否曾經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老師,我真的沒時間管孩子”。
言下之意,就是把孩子交給老師,老師就要對孩子全權負責,出了問題也是老師的責任。
家長若全程當“甩手掌柜”,對孩子情況一問三不知,那才是真的耽誤了孩子。
再優秀的老師,也無法完全替代家長的作用。
老師是傳道授業者,“教”的永遠是課本上的知識,而課本外的“育”,需要家長對孩子言傳身教。
孩子自出生起就在家長身邊,深受家長行為舉止的影響,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著父母的樣子。
給孩子良好的習慣,給孩子崇高的品行,給孩子讀書的興趣,給孩子家庭的歸屬感與幸福感……正是家長的責任所在。
再聰明的孩子,也需要家長的扶持與教導。
孩子需要家長的扶助,今天的扶是為了將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孩子問題越積越多,越來越嚴重。
教育是有“有效期”的,在有效期內一定要對孩子親歷親為,給孩子打好人生基石。
任何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關鍵就在于父母的教育。
孩子在學校的問題
都是家庭教育欠下的賬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本質上都是大人的問題。”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可能會在學校過得比較辛苦,甚至成為學校里的“問題兒童”。
寵溺會慣壞孩子,放任會耽誤孩子,嚴苛教育會壓抑孩子,快樂教育會毀了孩子。
我們必須意識到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家庭教育從來都不簡單,不愿意為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就不可能教出優秀孩子。
不立規矩的父母,孩子不會有出息。
沒有規矩的孩子,在家里是“小霸王”,在學校是“搗蛋鬼”,到哪里都不受歡迎。
今天,父母舍不得給孩子立規矩,明天,社會就會狠狠教育你的孩子。
規矩不僅是約束,更是保護。父母不能以愛的名義一味對孩子讓步,必須盡早立規矩、定分寸。
不重視教育的父母,孩子也不會愛學習。
在今天,教育的分層就是社會的分層,學習成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每一個不學習的日子里,時間都在悄悄拉開孩子和別人的差距。
要想孩子愛讀書,父母先做讀書人。你若不學習不上進,有什么底氣讓孩子好好念書?
老師只能陪孩子走一程
父母才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之前,浙江省提出試行“家長學習積分制”,兩會也有政協委員提出父母最好能“持證上崗”。
比起老師,父母所演繹的角色難度更大,責任更重。自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已經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孩子可以有很多老師,但是父母只有一個!
孩子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但卻是父母的唯一!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到底差在哪里?——差在背后不同的家長。
學校老師給孩子提供的是一樣的教育,你想讓孩子更加出眾,就要在家庭教育上下功夫。
培養習慣:抓好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讓孩子課內外都表現出色。
督促學習:督促孩子主動學習,養成自律習慣,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
用心陪伴:了解孩子的需求,傾聽孩子的心聲,通過陪伴引導孩子成長。
播種理想:給孩子樹立理想,堅定目標,做個有夢想、有擔當、對祖國有用的人。
全面培優:利用課余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最全面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父母畢生最重要、最光榮的事業!
家長支持老師
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孩子所接受的教育首先來自于家庭,其次才是學校和社會。
家庭教育是樹根,學校是樹干,能不能讓社會枝繁葉茂,關鍵還是靠這兩者。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功,都離不開老師的嚴格教導,更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家長和老師在目的上、在行動上應該是一致的。
這個世界上,一心盼著孩子成才、時刻關心孩子變化的人,除了家長,就是老師。
老師和家長,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陣營,而是同一陣線上肩并肩的“戰友”。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教育才有力量,孩子才有未來。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好孩子,應該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只有得到信任的老師,才能更踏實地將一切美好展示給孩子。
只有得到尊重的家長,才能更放心堅定不移地支持老師。
在孩子的教育上,要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抱怨,我們要給孩子正能量的教育。
優秀的孩子,必然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的產物。
家校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面對“雙減”這一場變革,只有家長和老師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才能成就孩子茁壯成長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