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一種很勤勞的動物,總是整天忙忙碌碌的飛來飛去采蜜,無論在山間、田野、河邊只要有花開放的地方,就有蜜蜂勤勞的身影。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那就是蜜蜂出去采蜜,經常飛得很遠,那么它們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它們不會迷路嗎?究竟蜜蜂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蜂巢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解密一下。
蜜蜂特有的行為
蜜蜂的采蜜半徑一般在2-3千米左右。蜜蜂采蜜時,會以蜂箱的擺放點為圓心,并且在半徑2-3千米的地方進行采蜜,而且如果附近缺乏蜜源的話,蜜蜂能飛到5-8千米以外的地方進行采蜜。
在蜜蜂的社會生活中,工蜂擔負著筑巢、采粉、釀蜜、育兒的繁重任務。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偵察蜂”去尋找蜜源。偵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內的蜜源時,即回巢報信,除留有追蹤信息外,還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轉著小圓圈,以“圓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偵察蜂便改變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擺尾舞”。如果將全部爬行路線相連,直線爬行的時間越長,表示距離蜜源越遠。直線爬行持續1秒鐘,表示距離蜜源約500米;持續2秒,則約l000米。
偵察蜂在做這種表演時,周圍的工蜂會伸出頭上的觸角爭先與舞蹈者的身體碰撞,這也許是從它那里了解信息吧。偵察蜂跳的“擺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離蜜源的遠近,也起著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擺尾舞”時的中軸線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來表示的。如遇陰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點失靈。
蜜蜂還會及時變換指數,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來確定方位,及時回巢。人們也許要問,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種舞蹈動作,其他同伙是怎樣領會到的呢?原來它們是利用頭上顫抖的觸角撫摸工蜂身體時,使“舞蹈語言”轉換成“接觸語言”而獲得信息的。這種傳遞方法,有時也會失靈。為此它們還要利用翅的不斷振動自發出不同頻率的“嗡嗡”聲,用來補充“舞蹈語言”的不足和加強語氣的表達能力。
蜜蜂強大的復眼
蜜蜂的頭上有一對奇異的復眼,每只復眼由6300個單眼組成,光線進入眼晶體,通過晶錐,就到達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感光色素位于密集的微絨毛中,感光色素分子對偏振光特別敏感,因而有著良好的定向功能,能測出天空中不同亮度的各個地段。蜜蜂就是用眾多的單眼來感受太陽偏振光,即使烏云蔽日,它們也能根據太陽方位的變化,進行時間、方向的校正。因此,它們外出采蜜和回巢,不會迷失方向。
我們要感謝勤勞的小蜜蜂,讓我們能夠品嘗到甜甜的蜂蜜。讓我們在感慨自然的奇妙之時,也感謝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