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鯊魚,許多人會不寒而栗,這種海洋猛獸是天生的捕食者,它能在十幾公里外聽到獵物掙扎發出的聲音;它敏銳的鼻子能在很遠的地方分辨出血液的氣味;然后以每小時19公里的速度直撲而來。要知道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是46.91秒,鯊魚的速度是他的2.5倍!
鯊魚(shark)英語最初的意思是“捕食者”,荷蘭語(schurk)是“惡棍、流氓”,由此可見人們對這種動物發自內心的恐懼。事實上,鯊魚一般不主動攻擊人類,每年全世界大約只有4~5個人被鯊魚咬死。
鯊魚鰭 一個恐怖的標志
然而另外有許多人看到鯊魚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死亡,而是碗里爽滑彈牙的魚翅羹。由于多年來對魚翅和魚肝油的龐大需求,以及漁民們不加節制地大肆捕殺,硬是將這個稱霸海洋4.5億年的物種的四分之一吃到了瀕臨滅絕!
魚翅羹
有一個王姓“美食大V”近日在網上發布視頻,稱“用5天時間烹制了一道佛跳墻”,其中使用的魚翅是“人工養殖”,并非來源于野生個體。
都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拒絕食用魚翅的這個公益廣告自播出后日漸深入人心,許多人自覺地用粉絲代替魚翅來保護鯊魚。但是如果鯊魚能像牛羊那樣大量養殖,老饕們的口腹之欲得以滿足,野生鯊魚的性命與海洋生態得到保護,豈不是兩全其美?
遍地晾曬的鯊魚鰭
魚翅是鯊魚的鰭,加工完成后形狀與粉絲沒多大差別,它的80%左右是蛋白質,另有少量脂肪、糖類和礦物質。這些東西人吃了不容易吸收,實際上與你我手指甲的成分差不了多少。東方人喜食魚翅并非因它富有營養,而是古時候漁業不發達,能捕獲的鯊魚極少,物以稀為貴,鯊魚身上那一點點魚鰭自然成了富賈貴胄們攀比消費的奢侈品。
漁民用利刃割下魚鰭
鯊魚的肉煮后易碎成粉末,不好吃,沒多少人喜歡,漁民們抓到鯊魚后大多割下最貴的魚鰭,把魚身丟回大海。
鯊魚依靠鰭游泳,它沒有魚鰾,只有不斷向前游進才能保持不下沉,同時讓水流過魚鰓濾出氧氣以供生存。一旦失去魚鰭,鯊魚很快沉入海底,沒死的也會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被割掉魚鰭扔回海里的鯊魚
據海洋保護組織估算,2000年鯊魚鰭的產量為144萬噸,2010年為141萬噸,推算每年殺死的鯊魚達1億條。由于魚翅的國際售價(2009年)高達300美元/磅(約合2260元/斤),鯊魚遭到一些歐美澳國家漁民大肆捕殺,造成許多海域的錘頭鯊、護士鯊等鯊魚瀕臨滅絕。
有人說,既然野生的鯊魚不多,市場對魚翅和魚肝油等產品有強烈需求,我們可以人工養殖鯊魚呀!現在網箱養殖很普遍,連大型洄游魚類鮭魚(三文魚)都可以通過網箱養殖,人工養鯊魚應該也可以吧。
人工飼養鯊魚可行嗎?
的確,隨著海洋漁業技術的進步,網箱養殖已經越來越成為主流,我們今天吃的許多魚都是通過設置在近海的大型網箱養出來的。以前一度認為鮭魚這種大型肉食魚類需要長途遷徙,現在也能通過設在冷水海域的巨大鋼制網箱進行圈養,并且取得不錯的利潤。
中國出口巨大的鋼制網箱
鮭魚能通過人工養殖變成商品,鯊魚也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
與大馬哈魚不同,鯊魚是一種高度自由的食肉動物,它們需要非常寬闊的海域以供生存,這意味著圈養鯊魚需要一個超出你想象的大籠子,以及一筆天文數字的投資。
然而只需要一個巨大網箱、一個大鐵籠子就能養鯊魚了嗎?并不。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規模商業化養殖鯊魚成功的例子。鯊魚的繁殖速度緩慢,它需要7~13年才能成熟,雌鯊妊娠期1~2年,一次約產下4~6只幼鯊,如果它們都能順利成活,你需要再等7年以上才能收割魚鰭。沒有哪個漁民愿意等待如此漫長的時間。
網箱養殖已經普及
以養豬舉例:農場的豬大約3~12個月成熟,母豬妊娠期114天,產仔7~12頭,一年兩次。一個字:快!
挪威在高緯度冰冷海水里養殖三文魚,其自然條件與野生鮭魚類似,但為了節省成本,漁民們往往在一個網箱里塞進幾倍的魚。擁擠的魚群在充斥了飼料與排泄物的骯臟海水里生長,身上長滿魚虱等寄生蟲,病死率高達20%。即便如此,每條魚每年至少能長10公斤,就算比野生魚肉便宜,卻也能給漁民帶來豐厚利潤。
與其它魚相比,鯊魚需要的空間更大,生長周期更長,投資與回報不成比例,與“鯊魚獵人”們競爭,養鯊漁民必然賠得底掉。
鯊魚更適合生活在籠子外邊
那么,為什么還是有人堅持人工養殖鯊魚,售賣“可持續”的魚翅呢?
如果你數一數那些“鯊魚農場主”們一年賣掉的魚翅便會明白,他們飼養的鯊魚與售賣的魚翅不在一個數量級,所謂“可持續魚翅”不過是濫捕濫殺的一個幌子,同時給食客們一個心安理得的借口罷了。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好消息是:隨著“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宣傳的持續,近年來魚翅的全球交易量有所下降,一些地區已經禁止捕鯊,相信經過一些年的努力,我們的后代不至于去博物館才能找到這種海洋霸主。
鯊魚大多不主動攻擊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