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購是大家最主要的購物方式,小到炒米油鹽生活用品,大家車輛家具等等都可以在網上購買,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前8月全國網購超8萬億元,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021網購數據統計分析吧!
前8月全國網購超8萬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95 億元,同比增長2.5%,兩年平均增長1.5%,比7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17%。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81227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340億元,同比增長1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2021年中國網絡購物發展現狀分析:仍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中商情報網訊:網購一般指網上購物,上購物,就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并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帳號或信用卡的號碼,廠商通過郵購的方式發貨,或是通過快遞公司送貨上門。中國國內的網上購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發貨,擔保交易則是貨到付款等。
對于消費者來說,相較于傳統銷售渠道,網購模式能夠提供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更加便捷的購買體驗,擴大了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品類范圍,便于消費者挑選出更物美價廉的產品。對于企業來說,網絡銷售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商品流通環節,控制中間流通成本,此外,消費者行為還可通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實現數據化和可視化,幫助企業更好地分析和滿足消費者需求。
網絡購物消費額增長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用戶網絡購物的消費習慣也已逐步形成。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的年銷售額達到4.7萬億元,在社會總銷售額的占比達到14.3%;到2020年底,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的年銷售額達到10.8萬億元,在社會總銷售額的占比達到21.9%。預計到202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的年銷售額將達到11.22億元,在社會總銷售額的占比達到22.23%,銷售額約為2016年的2.3倍。
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較2020年3月增長7215萬,占網民整體的79.1%。
網絡購物已成為重要的零售渠道
電商行業經過約20年的發展和成熟,目前已進入全面縱深發展階段,隨著多項電子商務支持政策的出臺、物流以及在線支付等配套產業的發展、電商網站與應用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綜合類、垂直類電商企業開始出現,而以休閑食品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也紛紛涉足電商模式,規模持續提升,運營也日趨規范。
我國網民規模近10億 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
央廣網北京2月3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3日上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可以說刻畫了網民的特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近10億網民中,40歲以下網民超過50%,其中學生網民最多,占比為21.0%。
報告顯示,月入2001元-5000元的網民比例占32.7%,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網民比例為29.3%,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網民比例為15.3%。
到商場、去餐館,掃一掃健康寶是疫情以來大家生活的常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防疫健康碼”,累計申領近9億人,使用次數超過400億人次,支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實現“一碼通行”。而這正是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作為近幾年報告的發布人,在一次次的報告發布過程中,見證了我國數字化發展的進程。她表示,到今天,我國擁有近10億網民,構成了全球最大網絡群體。隨著貧困地區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城鄉間、東西部間的數字鴻溝逐漸縮小。“現在城鄉的網民規模比是7:3,城鎮網民是6.8億,占68%;農村網民是3.09億,占了31%,新增的量在農村地區。另外,中西部的網民數量增長更快。”張曉介紹。
此外,在網民群體中可以看到,更多的銀發一族開始觸網。現如今,50歲以上的銀發族網民已有近2.6億。但張曉表示,我國仍有4.16億人不上網,從年齡來看,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是非網民的主要群體。“特別是一些適老化的問題,還有一些非網民的轉化等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要讓更多人使用互聯網,讓老年群體免受困擾,使他們有多元選擇,幫助他們享受到更多數字紅利。”
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中,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9.81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一系列數字展現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的發展態勢。特別是自2013年起,我國已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直播電商在去年進一步得到大發展。數據顯示,直播電商目前已經成為廣受用戶喜愛的購物方式,六成以上的直播電商用戶購買過直播商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通過商品交易,更多新形態的消費內容也被激發出來。“大家在網上也可以完成生活的甚至生產資料的交易,培育一群網上的消費者以后,會通過網上的方式開展其他活動。比如共享出行等都可以在網上進行。”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鄉村居民可以從農產品上行、教育、醫療等方方面面享受到互聯網的紅利,網絡扶貧也成為了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20年末,電子商務進農村實現對832個貧困縣全覆蓋。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79萬億元。歐陽日輝表示,“直播+電商”等網購新業態蓬勃發展,網絡扶貧讓新業態向農村地區延伸,手機成為“新農具”、電商成為“新農活”,既方便了消費者,又促進優質農副產品“走出去”,實現了多贏。
“通過直播這個方式給了農村產品一個展示的新載體,而且智能手機的普及也大大便利了農民朋友自己推銷自己的產品。這對農產品的上行起到了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歐陽日輝說。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網民規模較“十二五”末增長了3.01億;光纖接入用戶總數較“十二五”末增長了3.34億戶;數字經濟規模從“十三五”初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
可以說,隨著互聯網逐漸普及,數字化轉型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命題。
網購注意事項有哪些
1、要合理計劃,理性消費。
根據家庭或個人實際需求,預先擬定購物清單、查找信譽商家,貨比三家再出手,切忌沖動消費。一些消費者往往在“爆款秒殺”“巨惠特賣”的誘惑下,生怕錯失良機,卻忽視實際需求和比價的必要性。在“雙十一”過后,盤點自己的所購商品時就會發現,其中一部分商品屬于不必要的購入,有的還陷入退貨難的窘境,或遭遇商家設置的價格陷阱。
2、提前咨詢,知曉規則。
關注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及促銷規則,不要盲目支付定金。根據《民法典》規定,“定”和“訂”字區別很大,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下單前要確認商品是否屬于“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范圍。
3、要選擇正規的網絡交易平臺。
盡量選擇經營規模較大、信譽度等級較高、口碑較好、交易量大、消費者評價較高的電商。不要輕信網絡引擎的搜索結果,更不能輕信和點擊來源不明的網址鏈接。從以往投訴來看,通過網絡引擎的搜索找到商家并購物,發生貨不對版、付款后被拉黑的情況較多,而通過正規的交易平臺購物,即使發生糾紛也能迅速解決。
4、不要輕信網站宣傳。
網絡虛擬信息和線下體驗存在差距,如果有條件,應先到實體店進行體驗后再下單。
5、要注意了解并明確商家對于優惠活動的種種前置條件,而對于“不支持七日無理由退貨”、“定金恕不退還”等不合理條款要堅決予以抵制。
有四大類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一是消費者定制的商品;二是鮮活易腐的商品;三是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四是交付的報紙、期刊。
6、要注意網絡交易安全。
不要在沒有任何資質認證的網站下單,更不要輕易相信對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轉賬至私人帳戶,以及通過發給付款鏈接頁面以及掃二維碼等方式進行付款。
7、特殊物品要考慮選擇快遞保價或購買運費險。
8、要預留好快遞時間,先驗貨再簽收。
“雙十一”期間,快遞業務量激增,雖然電商企業及快遞公司制定預案,但仍難保證和平時一樣。所以,提示消費者要預留一定的收貨時間,及時跟蹤快遞進程。收貨時應當場開箱查驗,一旦發現商品有問題要立即聯系商家并拒收商品。
9、要注重售后,注意保留消費憑證,以備日后維權。
在交易過程中消費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關網絡購物證據,如:聊天記錄、購物記錄、購物頁面截屏、購物票據憑證、快遞單、發貨/送貨單等,了解“三包”、售后等服務范圍和承諾,對于優惠品、贈品,也同樣享有保證質量、性能、用途等正常商品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