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寶清縣七星泡鎮畜牧場英杰蜂場 關振英)
白堊病是對蜂群危害比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上世紀90年代由南至北蔓延,給大小蜂場的生產和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近年來在我地區又有抬頭的態勢,并且發病期由春繁第一代封蓋子開始,直至9月末越冬蜂繁殖結束。各地養蜂者應引起高度重視和關注。下面對該病復發的原因談談個人看法。
1.早春開繁期晝夜溫差大,箱內潮濕
在我地,氣候雖然變暖,但3月末4月初白天和夜間溫差比較大,盡管白天最高氣溫升至10°C,夜間最低氣溫又會降到-10°C,遇雨雪天氣,白天最高氣溫0°C左右。因為巢內潮濕,越冬蜂飼喂能力又低,導致白堊病發生。
2.夏季脾大于蜂,飼料不足,盜蜂影響
6月上中旬我地區即時是在山區放蜂的,因自然蜜粉源斷絕、群體情緒低落,又因脾多蜂少、飼料不足,本場自盜和他場互盜致箱內混亂,工蜂離脾,幼蜂飼喂次數大大減少,幼蟲干癟失去抗病能力,白堊病復發。
3.秋季流蜜后期取蜜過空,遇有雨天箱內濕度大
秋季是我地黃金收獲季節,也是繁殖越冬蜂最佳時期,但后期應慎重取蜜,如果取蜜過空,遇有連續陰雨,蜂群處于半饑餓狀態,幼蟲先天營養不良,加之蜂箱超市,因此發病。
4.場地潮濕、悶熱
由于白堊病病原是一種喜酸性真菌,因此,潮濕環境為疾病復發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因此,處于場地低洼、通風不暢地方的蜂群易復發該病。
5.場地不衛生,巢脾不消毒
場地未經常打掃,死蜂隨處可見。每年春繁開始蜂場也未用石灰水消毒滅菌,因而成為病菌潛伏之處。蜂箱、巢脾使用前不進行消毒處理,容易留下隱患。
6.品種下降、抗病力低下
長期自繁自養,使品種退化、抗病力低下。即時換了新的品種(蜂王),但不注重“父群”的選擇和培育,致使種王的后代與病群的雄蜂交尾。劣勢得以遺傳。須知,優良的下一代是“母群”、“父群”共同結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