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征伐夏桀,這是決定夏、商兩個王朝命運的一場戰爭。據《史記·殷本紀》中載,晚期的夏王朝,政治腐敗:“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又云:“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
也就是說,孔甲統治腐敗、不行仁政,導致諸侯反叛;桀時,夏王朝的統治愈加腐敗、惡化。如《汲冢古文》云:“夏桀作傾宮、瑤臺,殫百姓之財。”夏桀為了廣建宮室,不惜一切財力、物力。
就在夏朝的統治江河日下的同時,一個起源于漳水流域的商部落開始日益強大起來。部落首領叫湯,其始祖叫契,因協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被舜封于商地。
經過長期發展,逐漸強大起來,至湯時(約公元前17世紀),遷居于亳(河南濮陽縣內)。
湯優撫部族百姓,重視農業,興修水利,結果糧食充盈,人口逐漸增多。與此同時,他還激勵貿易,促進商業迅速發展,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社會財富。后世“商人”一詞,就源于此。可以說,湯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統治者。
隨著商部落的壯大,逐漸對腐敗無能的夏王朝不滿,但湯還是想挽救夏桀,還將部落中德才兼備的賢達伊尹推薦給他。
夏桀不僅不重用伊尹,還在沁水下游建立一道防線用來阻擋商人發展。為了打擊商的發展勢頭,他召商湯入朝述職,乘機將商湯囚禁在夏臺(河南禹縣)。后因找不到定罪理由,加上商湯大臣的極力營救,桀只好把商湯釋放了。
湯無罪被囚,對夏王朝徹底失去了信心,回國后,隨即著手滅夏戰爭準備。
實際上,為了取得國內的擁護與支持,湯以寬治民,輕賦薄斂,穩固自己的統治,具備伐夏的條件。
他身體力行,曾以犧牲自己的身體為民祈雨。湯19--24年,商國中發生連續5年的大旱,致使顆粒無收。卜官占卜得到神諭:需用人為犧牲祝禱。
湯說:祈雨是為了老百姓能活下去。假如必須用人為犧牲祝禱才有效,那應該由我充當這個犧牲。于是,他來到亳東部的桑林,齋戒沐浴、理發,坐在柴堆之上,充作犧牲,并向上天禱告祈福:如果天下萬民得罪上天,祈求上天降罪給我一人,不要罪及萬民。祈求上天不要降下旱災傷害萬民。
正當湯準備點火自焚祭天時,天忽降大雨,幾千里地的旱情得到緩解。
此事記載于《竹書紀年》等典籍的湯“桑林禱雨”,故事盡管有些夸飾,但仍是當時政治的投影。
對周圍的方國,湯也力圖擴大自己的影響,盡力取得他們的擁護和支持,于是很多國家和部落歸附商。
湯主動與有莘國、薛地結為聯盟。首先從其他國家吸收了很多賢才,充實商的統治集團。其左右相分別為伊尹和仲虺。伊尹來自有莘氏,仲虺是薛的首領,原擔任夏的車正。經伊尹引薦,湯又任用賢人汝鳩、汝方。夏臣費昌也棄暗投明歸附商湯。
其次,在軍事上對夏的屬國進行征討兼并,完成對夏的孤立、包圍。湯首先想消滅的就是與亳接壤的葛國(商丘寧陵縣)。
葛國,北邊控制著與商丘市相連的黃河故道,是夏桀在東方的耳目。最初,湯還是希望能將葛伯爭取過來協助自己滅夏,至少不妨礙自己的計劃。
剛開始時,葛伯并不愿意歸附商,湯也沒有辦法。不過,湯很快就找到“治”葛伯的辦法。
原來葛伯這個人行為放肆,不敬祖先、鬼神,多年不舉行祭祀。要知道,在當時“敬天事鬼”是統治者的最基本政治素養,葛伯就顯得十分另類,因為他連樣子也不愿做。
于是,湯派人詢問葛伯:為什么不祭祀呢?
葛伯答:我沒有牛羊做供奉!
湯隨即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收到牛羊后立即宰殺吃掉,仍不祭祀。
商湯覺得奇怪,又派人去問:您為什么還不祭祀呢?
葛伯答:我沒有供奉的谷物!
湯看到葛國的確缺乏糧食,百姓生活困苦,就派商的百姓去葛國幫助他們耕種。
這些助耕人的后勤供應,也由商人自己負擔,由國內老人、兒童負責送飯。
葛伯的做法就更加惡劣了,他派人在葛地守株待兔,專搶劫這些送酒飯的人,還威脅說不給就殺。一次,一個去送酒食的孩子,因反抗,遭到葛伯的人的毒手。
看到葛伯如此頑固不化,湯放棄爭取并宣布:要為被害的兒童復仇,討伐不敬畏祖宗鬼神,草菅人命的葛伯。
于是,湯出兵滅了葛伯。葛國人早就怨恨殘暴的葛伯,見湯殺死死葛伯,就歸順商,葛國覆滅。
由于湯屢播王威,夏民如同“大旱之望云霓”一樣企望他的到來。湯開始了滅夏的戰爭。
伊尹建議他先停止向夏王朝進貢,看夏桀的反應后再決定發不發兵。
結果,夏桀震怒,下令九夷出兵征討商。伊尹說:“現在夏桀還能調動九夷的軍隊,不是我們發兵的時候。”
于是,湯繼續朝貢,還向桀賠罪,暗中加速壯大自己的實力。
一年后,湯再次停止朝貢,這次九夷部落因不滿于桀的欺壓,紛紛背叛夏朝,根本不聽桀調遣。
伊尹說:“是時候討伐夏桀了!”
一切準備就緒后,湯在亳召集諸侯開會,申明為執行“天”命,必須討伐夏王朝。
他慷慨激昂地說:夏桀殘暴不仁,百姓深受其苦,現在自己是奉老天的旨意才滅亡夏朝的,希望大家同心協力,推翻腐敗的夏朝。湯在誓師大會上的話,被管文書的官員記錄在《尚書·湯誓》里。
此時的商國,地域面積早已擴大到了方圓數百里,而且得到了多數各諸侯的支持和擁護。
當時夏桀在斟尋(河南鞏縣、偃師一帶)。湯的都城在亳,位于桀的東面。假如從東向西直線攻取斟尋,必須途經虎牢關進入伊洛平原,而此地正處于夏桀的嚴密控制之下,一時難以攻取。
因此,湯從之前滅亡昆吾后占據的新鄭,向西出兵進入登封,沿登封西北山間小道,迅雷不及掩耳地出現在鞏縣西南。
夏桀驚惶失措,在“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的心理暗示下,倉皇出逃至安邑(山西夏縣)。夏桀哪里甘心?在安邑,他立即重整軍,準備在鳴條之野,與湯率領的大軍展開決戰。
戰前,湯發布《湯誓》,慷慨誓師。決戰當天,雷雨交加,商國士兵個個勇猛無比,勢不可擋,自高而下突襲夏桀。
而夏桀的士兵都不愿為暴君賣命,軍心早已渙散,不少人臨陣脫逃,不堪一擊,很快兵敗如山倒。
夏桀倉皇逃入城內,帶妺喜、財物突圍逃亡。商國軍隊緊追不舍,桀乘著一只小船渡江到了南巢(安徽巢州),最后死在那里,夏亡。
不過,湯滅了夏桀后,想遷移夏的神社,沒有辦成,寫下了《夏社》,畢竟一個王朝四百余年的文化,不是一時就可以消滅的。
之后,湯頒布了一系列仁政措施,諸侯都歸服,就登上天子的尊位,平定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