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被廣泛認知的天然營養食品,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似的各種無機鹽,還有多種維生素和有機酸,營養保健效果好,一直以來都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然而近些年來,假蜂蜜充斥市場。當勾兌、造假等字眼頻繁出現在食品行業,不斷引發人們對蜂蜜質量的質疑和憂慮,消費者的神經不得不高度警惕。
崇洋媚外思想引商家偷梁換柱 就在前幾天爆出新聞,某日本企業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銷售的“北蜂蜂蜜 洋槐蜜”中約95%即3302公斤為中國產,2012年12月起至2015年2月期間銷售的1913公斤“北蜂蜂蜜百花精”中有1440公斤為中國產。
在今年3月,新西蘭當局宣布召回一家企業旗下多款麥盧卡蜂蜜產品,其產品在中國熱銷。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由于新西蘭缺乏相關的統一認證標準,麥盧卡蜂蜜市場長期存在以次充好、魚龍混雜等亂象。按照新西蘭第一產業部的說法,這家企業生產的18款麥盧卡蜂蜜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添加了二羥基丙酮和甲基乙二醛。
我國進口蜂蜜產品有兩種方式:一是原料進口,加工分裝后貼國內品牌進行銷售;二是直接進口國外小包裝成品蜂蜜。進口蜂蜜的市場零售價格一般比國產蜂蜜高3-10倍,有的甚至更高。 進口蜂蜜質量良莠不齊,根據2012年、2013年國家出入境檢疫檢驗局公布的數據來看,進口蜂蜜不合格的情況時有發生,主要不合格原因為:菌落超標、藥殘超標和摻假等。
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的大嗎?是什么原因讓老百姓認為國外的蜂蜜就比國內的好?事實上,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蜂蜜出口國,出口蜂蜜的數量達到全世界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而這里面,很多的蜂蜜進入國外便搖身一變成為洋貨,變了一身裝扮,返回到中國價格便達到國內蜂蜜的十倍。
蜂產品行業亂象叢生,成熟蜜將引領未來
蜂產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是世界上的養蜂大國。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養蜂從業人員、蜂產品出口和蜂產品消費五項指標均居世界前列。養蜂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定地位,蜜蜂授粉對于提高干鮮果、蔬菜及農作物籽實品質,增加產量,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
我國養蜂業主要是滿足蜂產品市場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蜂產品保健功效認識的不斷加深,蜂產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對蜂產品質量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養蜂學會理事張自秋認為,只有推動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生產監管力度,才能穩步增加蜂產品產量,豐富蜂產品花色品種,提升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蜂產品消費需求。
蜂產品市場急需整頓
央視曾對少數企業生產銷售假蜂蜜、假蜂膠作過專題報道,指出“事實上在整個蜂產品行業,使用果糖冒充蜂蜜已經不再是秘密”“大家都屬于潛規則,都流行十年了”,這是目前的主要矛盾。其次是濃縮蜜、非成熟蜂蜜占大多數。
蜂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出現在蜜蜂產品收、交、銷售的鏈接關鍵點上。加上一般消費者蜂產品知識的相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蜂產品行業的亂象叢生。養蜂者和蜂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是我國蜂業中的兩大主體,也是蜂產品質量安全的承擔者。
為了追求產量,不少蜂農不等蜂蜜達到自然成熟,就把蜂蜜取出來,傳統的封蓋取蜜的生產方式被勤搖蜜、多取蜜的生產方式所替代。結果是蜂蜜的產量提高了,但蜂蜜自然成熟應有的色香味減少了,甚至還有個別蜂農在蜂蜜中摻雜使假或藥殘超標,經濟利益導致大多數專業養蜂者不得不生產低濃度稀薄蜜,廠家通過濃縮后投放市場,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蜂蜜的質量。
不管天氣好壞,無論蜂群承受能力如何,見蜜就取已成為我國養蜂業的一大惡習,不僅增加了蜂病的交叉感染和蜂子體質的衰退,而且蜂群越冬情況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