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昆蟲,也是蜂類家族的一員,當然,除了蜜蜂,還有黃蜂、馬蜂、胡蜂等等都是我們平時聽到的詞匯,那么馬蜂、胡蜂、黃蜂和蜜蜂有什么區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馬蜂
【定義】馬蜂,學名又叫胡峰,也稱為螞蜂或黃蜂等,各地的稱謂不同,名詞“捅馬蜂窩”其實就是指胡蜂的蜂巢,馬蜂屬膜翅目細腰亞目,有螫刺,能蜇人,可致人出現過敏反應或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和蜜蜂一樣,屬于完全變態性昆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分布】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
【特性】黃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 “腰” 相連,腹部具可怕的螫刺,但一般只有雌蜂才生長有螫刺。
【習性】馬蜂成蟲多以花蜜為食,不過幼蟲則以母蜂所提供的其他昆蟲為食,馬蜂亞科和胡蜂亞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紙漿所造成的,而非蜂蠟。在這一點上,它與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胡蜂
【定義】胡蜂是膜翅目細腰亞目胡蜂總科的統稱,蜂家族的一員,其實,胡蜂只是黃蜂中的一種,世界上已知的種類就超過5000多種,我國記載的就有近200余種,屬捕食性蜂類,分布較廣,具有攻擊性,被螫后會感覺很疼,但毒性略次于大胡蜂或小胡蜂,具代表性的有金環胡蜂、黑尾胡蜂等。
【分布】胡蜂令人見而生畏,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國主要多分布于南方山區的叢林中。
【特征】胡蜂一般長約16毫米,觸角、翅和跗節呈橘黃色,身體烏黑發亮,體壁堅固厚實,光滑少毛,伴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
【習性】胡蜂是群居性昆蟲并靠筑巢為生,種類個體較小的胡峰所筑的蜂巢看起來像倒掛的蓮蓬,而種類個體較大的胡峰所筑的蜂巢則相比較起來,結構要復雜得多,內部分為很多層,在蜂巢外還有紙質類材料的外殼包裹,巢門一般會設在蜂巢的下方。胡峰多以其他昆蟲的幼蟲為食,特別是在外界食物缺少的情況下,會大量捕食蜜蜂,所以養蜂人一定要注意。
黃蜂
【定義】黃蜂也屬于細腰亞目的昆蟲統稱,其實綜合上面的馬蜂和胡蜂,其實呀,黃蜂的范圍比胡蜂廣,包含胡蜂,反過來說,黃蜂不一定都是胡蜂,但是胡蜂一定都是黃蜂,兩者在形體、習性上也有較大的差異,比如習性上,不是每種蜂都筑巢群居的,如黃腰泥蜂就是獨棲性的蜂類之一,也不群居,繁殖期間單獨筑巢,通過捕食其他昆蟲為幼蟲的獵物。可人工飼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分布】世界廣泛分布,主要以北半球溫帶地區分布最廣,種類最多。
【特性】黃蜂腹部末端內隱藏著退化的輸卵管,也就是常見的毒刺,其毒素為溶血毒和神經毒2種。黃蜂成蟲多以黃、黑、棕三色相間,也有三種色的單一色種,有大小不一的斑點,體壁光滑,體毛較少且短,足較長,翅發達,飛行能力較強且行動迅速。
【習性】黃蜂一年產3代,分別在6月中旬、6-7月中上旬、7-8月中上旬開始羽化,10月末開始交尾等待越冬,一般雄蜂會出現就在年底交尾期間,壽命較短,交尾后即宣告死亡。
蜜蜂
【定義】蜜蜂屬細腰亞目蜜蜂科的總稱,常見的品種有意大利蜜蜂、中華蜜蜂、東北蜜蜂等,與上文提到的三類蜂完全不同,尤其在食物方面,蜜蜂屬于真正的素食主義者,只食用花蜜,而馬蜂、胡蜂、黃蜂則是捕食性昆蟲,常捕捉其他昆蟲為食;而筑巢方面,蜜蜂的蜂巢是以蠟質為主,而其他三類則是以紙質材質為主;還有攻擊行為上,蜜蜂蜇人后即死亡,而其他三類則不會死亡且可多次攻擊;毒性方面蜜蜂的毒素呈酸性且毒性較弱,不足以對人體構成危害,而其他三類則毒性成堿性且毒性較強,會對人體構成嚴重威脅。
【分布】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主要取決于蜜源植物的分布,且種類較多,以熱帶、亞熱帶居多,有自然野生品種,也有較多的人工繁育的品種,不同的亞科或屬分布不同,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性】蜜蜂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也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昆蟲。蜜蜂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全身絨毛濃密;頭與胸幾乎同等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后足為攜粉足;腹部近橢圓形且絨毛較少,腹末有螫針,但一般不輕易蜇人。
【習性】蜜蜂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一年四季除冬季外,在開花季節蜜蜂忙個不停,只有冬季能稍作休息。蜜蜂是完全以花為食的,有花粉、花蜜等。蜜蜂是變溫昆蟲,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氣溫較低時則會結團簇擁一起抵御嚴寒,以保證蜂巢內的溫度仍然維持在24度左右。
總結:所有的蜂類都屬于膜翅目,膜翅目又分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細腰亞目之下有胡蜂科,蜜蜂和馬蜂、黃蜂、胡蜂完全不同,黃蜂的種類里面包含胡蜂或馬蜂,但因各地稱謂、叫法不一,但如果和分類學的說法結合起來看,那么三者既有聯系也有區別。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都應該很好區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