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養蜂大國,目前養蜂已經成為國內許多專業養蜂場的重要經濟來源,但由于我國疆域廣大,東西南北各地的地勢、氣候差異非常大,因此各地的養蜂情況也各不相同,那么我國哪里養蜂人最多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不同養蜂方式的區別
雖然蜜蜂有毒刺,但是如果深入了解它們,摸清了脾氣,它們也是很好相處的,而養蜂人就是這樣的人,正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吃到香甜的蜂蜜。而養蜂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被稱為“定地養蜂”,另一種則是“轉地養蜂”。
1.定地養蜂(定點)
所謂定地養蜂就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放置蜂箱,蜜蜂靠周邊地區植物開花獲取蜜和花粉,受到蜜源條件的限制較大,當然,也可以小范圍機動,總體上,養蜂人少了奔波勞碌之苦。定地養蜂一般都是以中蜂較多,當然,飼養意蜂也沒有問題。
2.轉地養蜂
轉地養蜂是養蜂人帶著蜂箱,去追趕花期,轉地養殖按照規模和距離又分為:大轉地和小轉地;規模小一些的是在省內活動的“小轉地”,規模大一些的就是跨省區的“大轉地”。而轉地是需要資金支持的,一般來說,通過火車運輸成本會比較低,但是養蜂人更傾向于公路運輸,因為自己開車或租車行動,靈活性更強,更能根據蜜源的情況進行調整。不僅國內這樣,國外的養蜂人也是一樣地開車拉著蜜蜂到處跑。因為轉地養蜂是奔著花期去的,所以往往能夠獲得品質單一的花蜜,而定地養蜂更多得到的是“混合蜜”。由于蜜源豐富,轉地養蜂不僅產量高,蜂群也壯,不過由于運輸成本高,一般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進行轉地養蜂,國內轉地養蜂一般飼養的是意蜂。特別需要指出的,轉地養蜂人還是各地農業的免費增產員,運來的蜜蜂可以通過授粉提高產量。如蜜蜂授粉可使油菜籽增產32.14%,使蘋果增產24.70%,使蕎麥增產77.70%,使向日葵增產34.40%,使油茶籽增產200%。養蜂人的轉地養蜂有著重要的農業效益。
二、我國哪里養蜂人最多?
1.四川
四川位于我國內陸西南部,養蜂總數及蜂蜜產量在全國排第一,2016年全省養蜂總數約164萬群,已建立了1個國家級(阿壩中蜂)蜜蜂保種場和3個省級中蜂(萬源、青川、馬爾康)保護區,獲得8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阿壩蜂蜜、青川唐家河蜂蜜、萬源蜂桶蜂蜜、黑水中蜂蜜、九寨溝蜂蜜、平武中蜂、得榮蜂蜜和大涼山蜂蜜),目前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蜂產品加工及蜂機具生產企業達到50多家。
2.浙江
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近年來浙江蜜蜂養殖發展非常快,1987年全省蜂群數達到萬群,2009年出現了浙江養蜂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全省飼養蜜蜂132萬群,從事養蜂生產的專業人員5萬多人,蜂群數量約占全國蜂群數1/6,2016年麗水正式獲得中國蜜蜂學會“中國蜂蜜之鄉”授牌,這是繼衢州江山成為“全國第一養蜂大縣”和杭州桐廬成為“中國蜂產品之鄉”后浙江的又一張蜂產業特色優勢農業“金名片”。
3.云南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地貌屬于山地高原地形,氣候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蜂業資源豐富,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云南養蜂業發展非常迅速,上世紀60年代中期,全省蜂群發展到77萬群,80年代初期蜂群發展到80余萬群,1990年達到87.6萬群(其中西方蜜蜂約5萬群),目前云南人工飼養蜂群89.49萬群,其中西方蜜蜂17.49萬群、東方蜜蜂72萬群,全省養蜂30群以上的蜂場約有5000多個。
4.貴州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腹地,地貌屬于我國西南部高原山地,氣候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省有養蜂價值的蜜粉源植物60余種,而且蜜蜂養殖是貴州省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農業生產多樣性、實現農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因地理和氣候等原因飼養較多的是中蜂,80年代末貴州共有蜜蜂16.5萬群,其中意蜂3萬群、中蜂13.5萬群,目前貴州共有蜜蜂58萬群,其中意蜂8萬群、中蜂50萬群。
5.廣西
廣西地處我國南疆,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養蜂資源豐富,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蜜蜂可常年繁殖、生產,據初步調查表明廣西現有蜜蜂20萬群左右,有大蜜蜂、小蜜蜂、中蜂和意蜂等,大蜜蜂和小蜜蜂主要分布于桂西、桂南的山區,中蜂在廣西各地均有分布,總量約有15萬群,因廣西各族人民自古就有飼養中蜂的習慣,發展較為穩定,意蜂于1932年從省外引進廣西,約有3萬群左右,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區。
6.湖南
湖南地處我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氣候為大陸性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7度左右,草、木植物四季常青,鮮花不期開放,為養蜂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湖南從事養蜂作業的農民達一萬多戶,從業人數約2.6萬多人,蜂群總量為46萬余箱,年產蜂蜜1.7萬余噸,蜂王漿200噸,蜂花粉400噸,隨著養蜂事業的發展蜂產品加工企業也不斷擴展,目前不同規模的企業數已達50余家。
7.福建
福建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全省主要蜜源植物10余種,輔助蜜粉源植物在500種以上,但在1949年前全省飼養蜜蜂不到3萬群,1957年全省飼養蜜蜂總量達7.4萬多群,1966年底蜂群總數達9.3萬群,1981年全省飼養蜜蜂達到24萬群,目前福建飼養的蜜蜂品種有中蜂、意大利蜂和卡尼鄂拉蜂等,總數在30萬群左右。
三、轉場養蜂路線
從轉地養蜂的路線上來看,要和不同地區的植物對應上,如春季有江淮地區的油菜開花,四五月則是浙西南的柑橘,五月山東遼寧等地的蘋果會開花,六七月有河北山東的棗樹,七月有東北的椴樹,七八月有內蒙古的油菜、蕎麥和向日葵,十月有江南的油茶等等……所以,轉地養蜂人在一年四季中就像牧民一樣不停地游走,人稱轉地有“三苦”--裝卸苦、運輸苦、住宿苦。
1.較固定的路線
一般來講,“大轉地”的路線有這么幾條:第一條是蜜蜂在廣東、廣西、福建和江西一帶繁殖,然后進入江西和浙江開始生產期,再經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進入東北,之后轉入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冬,往復循環;第二條則是在廣東廣西繁殖,然后進入湖南和湖北開始生產期,再取道河南、山西、寧夏到內蒙古,也可以從湖南道陜西和甘肅,然后進入浙江越冬;第三條路線是蜂群在福建或江西繁殖,到河南進入生產期,轉入甘肅,之后到浙江越冬;第四條路線是在云南繁殖蜜蜂,然后從四川進入生產期,轉戰陜西、青海(或甘肅、新疆),然后直接回云南采蜜和繁殖,沒有越冬期;第五條路線是在四川繁殖和進入生產期,然后經陜西到青海(或甘肅、新疆),在甘肅短暫越冬。
2.自己摸索的路線
雖然有固定的轉場路線,但不同的養蜂人也會自行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的行走路線,而且最好算好時間,在蜜蜂啟程前10天左右預先到達下一個蜜源地去考察,看當地的開花情況、是否出現了自然災害、是否有其他養蜂人(因為人多了,可能大家都不能采到太多的蜜)、原計劃地點的農民是否使用了農藥等等,必要的話還要辦理有關手續。現在,不少轉地養蜂人都和當地的一些定地養蜂的蜂友建立了電話聯系,也時常會委托他們幫忙調查,臨時調整路線,“多個蜂友多條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