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病是因為蜂巢中間生巢蟲了,巢蟲在中間活動,造成白頭蛹,有成片的,有成條壯的,中蜂養殖過程中,盡量淘汰老脾,老脾是最容易生巢去的,平常要蜂多于脾,選擇抗巢蟲能力強的做種。
蠟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鱗翅目、螟蛾科、蠟螟亞科的昆蟲,是蜜蜂巢蟲的幼蟲,會危害毛皮和植物。翅展20~40毫米。成蟲頭部和胸部紅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褐色,翅面有黑褐色鱗毛,翅后緣的鱗毛較多。翅端有4條短灰白色斜線。后翅灰白色,翅頂端顏色稍暗。
蠟螟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它的分布主要受長期寒冷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區,大蠟螟沒有或很少發生。而在東南亞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大蠟螟危害相當嚴重。中國廣東、廣西、云南均有記載。蠟螟的幼蟲又稱巢蟲、綿蟲、隧道蟲。在蜜蜂巢內取食蜂巢的蠟質,并吐絲造巢擾亂蜜蜂在蜂巢內的正常活動,嚴重破壞蜂巢的結構,以致迫使蜂群逃逸。成蟲羽化后,在傍晚趁工蜂守衛巢口不備之機,潛入蜂巢內,產卵于蜂巢蠟脾上。幼蟲也能危害毛皮和羊毛。年發生1~2代。以蛹越冬。
蠟螟為完全變態昆蟲。包指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
卵呈短卵圓形,長0.3~0.4 mm。表面不光滑。卵顏色初為粉紅,后轉化乳白,蒼白,淺黃,最后變成黃褐色。卵塊為單層,卵粒緊密排列。幼蟲剛孵化的幼蟲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轉成灰和深灰色。老熟幼蟲體長可達28mm,重量可達240 mg。繭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繭也會被黑色糞粒或蛀屑包裹。長達12~20 mm,直徑5~7 mm。常在箱底和副蓋上結繭。蛾顏色呈銀白色,而以蟲脾為食的蠟螟則呈褐色、深灰或黑色。成蟲雌蛾體大,平均重可達169 mg,體長20 nm左右。下唇須向前延伸,使頭部成鉤狀,前翅的前端2/3處呈均勻的黑色,后部1/3處有不規則的亮域或黑區,點綴黑色的條紋與參差的斑點,從背側看,胸部與頭部色淡。雄蛾體較小,重量也較輕。體色比雌蛾淡,前翅頂端外緣有一明顯的扇形區,顏色也相對較淡。雌雄蛾的大小和顏色,根據不同幼蟲食料變化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