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
走下飛機時,孟晚舟收到一條告白。
告白者是她的丈夫——劉曉棕。
看著妻子安然無恙走下飛機,他激動地踮起腳尖,揮舞雙手,告白妻子。
他還委托工作人員送上一束鮮花,名字叫做“自由女神”。
表達內心強烈的愛意,慶祝妻子重獲自由。
這是他對孟晚舟最深情的告白,也是對那些輾轉反側日子的告別。
此前的1028天里,妻子背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苦苦戰斗。
他就站在妻子身后,替她拎包、拿衣服,緩解焦慮,默默支撐。
人們常說,這世間多的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無奈,少的是大災大難一起蹚的肝膽相照。
而他們,卻用最微小的行動,最堅實的陪伴,讓我們看到了愛情最令人羨慕的模樣——
比肩站立,同擔苦難,共享甜蜜。
說到孟晚舟,很多人都知道她有一個身份:華為長公主。
卻很少有人會相信,初入華為時,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工作者,父親讓她隱藏身份,跑基層。
因為只有積累了能力和經驗,向上晉升,才實至名歸。
就這樣,她從前臺開始,做的都是最基礎,又最繁瑣的工作。
一路打怪升級,從底層的前臺,到中層的財務,一直做到了公司高層首席財務官。
直到這時候,她的身份才被正式公開。
周圍的人大跌眼鏡:原來平日里與他們一起加班跑項目的,竟然是任正非的大女兒。
從幕后到臺前,這一條路她走了整整18年。
也正是這18年吃的苦,為她積累了豐富的業務能力,也帶給她別人拿不走的底氣與擔當。
而她的丈夫劉曉棕,與她的成長路徑大致相同。
從美國攻讀完碩士學位后,他回國加入華為,在華為遼寧分公司做著最基礎的銷售崗。
沒有懷才不遇的感嘆,沒有生不逢時的抱怨,他不靠留學生的光環,靠的是一腔熱血,和踏實肯干。
短短幾年間,因為業務能力出眾,他被提拔為項目經理,接著,又被委以重任負責開拓海外市場。
一個個市場跑下來,一場場交涉談下來,他的才能在其中鍛煉,他的見識在其中拓寬。
最終,他拿下了華為分公司CEO的崗位。
兩個正值盛年的人,從最基礎的崗位兢兢業業干起,然后,在各自的人生巔峰,相遇了。
這一場相遇,是緣,也是劫。
因為劉曉棕失業了。
他做了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決定:辭去華為分公司CEO,獨自下海經商。
旁人不理解,他放棄的可是如日中天的事業啊,從頭再來,哪有那么容易。
可這時候,對于劉曉棕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華為分公司CEO的頭銜,而是他和孟晚舟這段,當時不便于對外人說道的感情。
直到2007年,兩人登記結婚,其中的奧秘才被揭開。
周圍人才知道,劉曉棕離開華為只為避嫌,是為了保護妻子,好讓她心無旁騖打拼事業。
舒婷在《致橡樹》中有句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放在他們身上也是一樣。
婚后這些年,劉曉棕著手自己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用他自己的話說:“從一個大學生,成長為一方諸侯。”
妻子是華為長公主,那他必定以一棵樹的姿態同她并肩。
這個道理,他懂。
婚后,倆人生育了自己的小女兒,生活看似步入正軌。
要是按著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倆人日后的生活必定圓滿幸福。
可天不遂人愿,就在這個時候,危機到來了——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
消息傳來,孟晚舟生死未卜,前途未知。
何去何從,如何抉擇,考驗著當事人的耐心和信心。
對于他們的愛情來說,這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看過一句話說: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在孟晚舟和劉曉棕身上,也是如此。
但真正的愛情,除了雙方勢均力敵外,還得有份危難之際的不離不棄。
當時,孟晚舟被逮捕的消息傳來后,劉曉棕毫不猶豫,第一時間買了當天最早的一班飛機,趕去加拿大與妻子團聚,堅定地同她站在一起。
當時的情形不樂觀,面對媒體,孟晚舟說:
“我不怕死,也絕對不會讓華為和中國蒙羞!”
劉曉棕便堅定地站在她的身旁,做她最有力的支撐。
他的到來,無疑為當時的孟晚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隨后,一場又一場的庭審來襲,劉曉棕上下奔走,找證人,找做證材料。
得知要交巨額保釋金才能換取妻子片刻自由時,他二話不說,緊急變賣了自己在加拿大的房產,準備接妻子回家。
他的付出,孟晚舟看在眼里。
申請保釋時,法院要求孟晚舟說一段保釋詞,好證明自己不會逃跑。
當時的孟晚舟是這樣說的——
“如果我被放了,我只想和我的丈夫和女兒待在一起,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好好讀上一本小說了。”
言辭之際,不再是強有力的姿態,而是一位女性對家庭的眷戀,和內心溫柔的流露。
宣布當庭保釋后,孟晚舟望向丈夫,眼角泛著淚花。
丈夫則朝她豎起了大拇指,既是贊嘆,也有鼓勵。
眼神交匯處,盡是柔情與依戀。
終于可以回家了,他們終于能夠長舒一口氣了。
回家那天,媒體對準了孟晚舟和她的腳踝,腳踝上,是她必須長期佩戴的電子鐐銬。
各路媒體一擁而上,他們試圖抓拍到孟晚舟的疲態與恐慌。
他們失算了。
不止這一次,每一次出現在鏡頭中的孟晚舟,都得體、干練,有風度。
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當她邁著干練步伐走在鏡頭中時,她的后方,有人正為她拎包、拿衣服。
這個人,正是劉曉棕。
也正是這個時候,孟晚舟背后的男人,真正走入媒體的鏡頭。
在內接受庭審,孟晚舟結果未卜,是他默默守候,為她打氣。
在外,他會緊緊握住她的手。
所住地被寄子彈,孟晚舟遭遇生命威脅時,是他在身側,為她撐起了一把傘。
1000多個日夜,其中的煎熬常人難以想象。
但越是暗不見天日的時光,越能彰顯出倆人感情的純粹。
有媒體報道說,這三年間,幾乎每次鏡頭對準倆人時,都能看到他們肩并肩、手牽手,徐徐前行。
那陣子,任正非接受《面對面》采訪,談及女兒時,他滿面笑容地說:
我女兒很樂觀,她自己在自學五六門功課,準備讀個獄中博士出來,每次打電話,都說很忙。
而她學習所需要的書籍和資料,大都是劉曉棕為她帶來的。
她的樂觀、積極,雖然和多年來的教育有關,但又何嘗不是摯愛之人的陪伴,與數年如一日的支持下滋養的。
外界的支持,無疑給了孟晚舟勇氣和底氣。
丈夫的陪伴寬慰,則成了那段時間,最熨帖的關懷。
清晨的粥比深夜的酒好喝,愛你的人比騙你的人嘴拙,而他對她的好,細節之處,盡數流露。
寫到這里,在為他們的感情點贊的同時,我還想起去年四月,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時,李蘭娟院士告別駐守了兩個月的武漢,返回杭州時的場景。
那天,她緩緩走下飛機舷梯時,身邊已是花團緊湊,她被人群簇擁著,緩慢前行。
周圍歡聲笑語一片,在人群中,還有一個熟悉的背景——
撐著傘等候多時的鄭樹森院士。
那是李蘭娟院士的丈夫,是苦等了兩個多月的心愛之人。
兩個月來,他按耐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寬慰著自己,妻子一定會沒事的。
得知妻子平安返回的消息時,70多歲的鄭樹森院士,開心得像個孩子。
他堅持一定要去接妻子。
天下著雨,他撐著傘佇立在雨中,他想第一眼看到妻子,想給妻子一個驚喜。
別人看到的都是她的凱旋,而丈夫期盼的,是她的無恙。
妻子奔赴武漢前夕,他放下手術刀,拿起廚刀為妻子做了一桌難得的年夜飯。
同為醫護人員,這是他們難得的共同團聚的日子。
年夜飯也成了踐行飯,寄托著丈夫對妻子無限的祝愿與囑咐。
人們常說,倘若一個人真的愛你,你捂住他的嘴巴,愛意也會從眼神里流出來。
可看完他們的愛情后我才知道:
愛是勇氣,也是底氣,是共擔寒潮、風雷、霹靂時的堅定,也是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的喜悅。
它一定會經受波折,但它會歷久彌堅。
最后,說回到孟晚舟這件事。
最新報道說,她已經回到深圳的家,一家人其樂融融,享受著期盼了三年多的團圓。
想起她在北極上空時發的那條朋友圈,其中有一段感謝家人的話:
感謝親愛的家人們,與我一起經歷風雨,見證歲月,安放我所有的喜樂苦悲。
是你們的遙遙相伴,陪我越過層層山丘,是你們默默守護,帶我跨出叢叢荊棘。
回家的路,雖曲折起伏,卻是世間最溫暖的歸途。
寥寥數語,于她而言,卻是帶來希望的一盞明燈。
人們都說,這世間多的是花好月圓,少的是攜手患難,多的是相識時的相知相愛,少的是相守時的不離不棄。
而一份真正的愛情,少不了用勇氣與深情,跨越艱難險阻,去做彼此的靠山。
它是風雨時共撐一把傘,是艱難時共度一葉舟。
是你的憂傷、喜悅,我愿與你同享同歷。
是你的困苦、艱難,我會同你共同度過。
是無論遭受多大的磨難,無論前途有多少艱難困苦,那雙背后依托的手,從來沒有放下過。
點個【贊】,歡迎孟晚舟女士回家,祝愿她未來一切都好。
點亮【在看】,希望她和劉曉棕的感情,能在經歷此番風雨動蕩后,堅固如初。
也祝福這世間每一份,同甘共苦,同享樂、共患難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