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蜂群中有三型蜂,即:蜂王、雄蜂和工蜂,而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細胞直接發育成的單倍體蜜蜂,,一般情況下平均壽命約在3~4個月,看起來雄蜂的壽命是要略長于工蜂的,但實際上雄蜂的壽命是要打折扣的,大多是雄蜂都很難“壽終正寢”,其最終結局用“殘忍”二字并不為過,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自然現象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看一看為什么雄蜂比工蜂短命吧!
雄蜂的特點
1.特哥粗壯
雄蜂一般體格粗壯,頭和尾部幾乎成圓形。雄蜂的形態與蜂王有很大不同,如復眼特別大,而且突出,翅寬大,腿粗壯,能敏捷地發現和追趕蜂王。雄蜂的品種和體質的好壞,對培育新分群后代的遺傳性狀和品質優劣有直接影響。
2.專司交尾
雄蜂沒有蜇針、毒囊、花粉籃和泌蠟器官。雄蜂無工作本領,專職和處女蜂王交尾,大多數雄蜂在7~10日齡內開始飛行。12日齡后性成熟,進行交配。雄蜂飛行和交配一般在下午1~5時進行,與蜂王交配后,因生殖器官留在雌蜂腹內而死亡。
3.食量較大
雄蜂消耗飼料量大,幼蟲期為工蜂的1~2倍;成年雄蜂消耗飼料量更多,平時多在蜜脾上采食蜂蜜,繁殖季節會得到工蜂飼喂花粉、蜂糧等營養豐富的飼料。一般在分蜂期,蜂王產未受精卵,工蜂哺育雄蜂。雄蜂可出入其它蜂群和在該群寄食,因此也容易傳染病害。
4.壽命比工蜂長
一般情況,雄蜂壽命可達3~4個月,相比工蜂的壽命要更長一些,但是,大多數雄蜂不會壽終正寢,最終會中途夭折,其平均壽命也只有20多天。有效交配期為25~35日齡。
雄蜂的作用
雄蜂在蜂群中,最主要的作用是與新蜂王交尾。除了與新蜂王交尾外,他們還有促進工蜂更積極的勞動,幫助蜂群一起扇風降溫以及在弱群中起到保溫的作用。養蜂人還可以將性成熟的雄蜂或者是封蓋的雄蜂脾,割出來泡酒飲用,也可以生產雄蜂蛹,所以雄蜂并不是大家所說的一無是處,他還是有一定的價值所在的
雄蜂短命的原因
1.交尾后死亡
雄蜂在蜂群中的存在其實就是與新出房的蜂王交尾,而且能否成功與蜂王交尾的標準是通過飛行競賽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只有在競賽中獲勝的雄蜂才有資格與蜂王交尾,交尾完成后雄蜂的生殖器官會脫落在蜂王的生殖器官中,至此雄蜂也就完成了一生的使命而在劇痛中死亡。但實際上也只有十幾只雄蜂和蜂王進行了交尾,死亡的雄蜂占比還不算多。
2.被人為除掉
雄蜂只存在分蜂期,也就意味著蜂群開始擴大種群,那么在蜂王已正常產卵的蜂群中,雄蜂是沒有實際的作用和價值的,反而會增加食物的消耗,造成工蜂疲勞,影響蜂群的采集力,且雄蜂的食量驚人,幾乎是工蜂的2~3倍,也正因為此,在人工養殖環境中,為了提高效益,增加蜂蜜產量,一般會人為的除掉雄蜂,比如:在雄蜂房封蓋后用割蜜刀將雄蜂房割掉,這樣很多雄蜂還沒有自然羽化就已經死掉了。
3.被工蜂咬死
雄蜂是不勞作的,不會從蜜源上采集食物,也不會哺育幼蟲和泌蠟筑巢,更不會保衛蜂巢,一旦蜂王開始正常產卵,那么雄蜂就失去了作用,就成了蜂群的累贅,短期內工蜂或許能暫時容忍雄蜂的存在,時間一長工蜂就會將這些“不勞而獲”的雄蜂咬死。
4.被趕走餓死
蜂王開始產卵后,在蜜源充足的季節,有足夠的食物供養,雄蜂還能舒服、滋潤的過日子,一旦遇到外界蜜源匱乏時,工蜂就會無法容忍這些“好吃懶做”的家伙,于是工蜂就會開始對雄蜂下手,比如:工蜂會將雄蜂趕到蜂箱底部圍起來,不準雄蜂到蜂脾脾吃東西,最后造成這些雄蜂被餓死。
5.被趕離蜂巢凍死
雄蜂的存在要取決于蜂群需不需要雄蜂,如果蜂群中有未成功交尾的新蜂王(處女蜂王)時,就意味著蜂群需要雄蜂,工蜂也會允許雄蜂的存在,若蜂王已經成功交配且已開始正常產卵后,工蜂就轉變了對雄蜂的態度,開始驅逐或趕離雄蜂,比較明顯的表現是工蜂將雄蜂驅趕離蜂巢,而雄蜂不會采蜜,外界氣溫又較低,離開了蜂群的雄蜂注定是要面臨死亡的,最后只能被活活凍死。
總結:在這樣看來似乎雄蜂的短命就是人為和交尾,實際上,就算我們人工不用去除雄蜂,雄蜂的壽命也不會很長,那就是工蜂的作用,因為雄蜂的最終命運取決于是否對蜂群有用,這是雄蜂天然的特殊使命決定的,因為雄蜂只是作為交尾的工具,一旦蜂王成功交尾就意味著雄蜂便失去了其價值及意義,雄蜂只是為了交尾的存在而存在,不會從事勞作,也不會保衛自己,更不會采蜜喂養自己,一旦蜂群的食物不足,雄蜂也就成了多余的累贅,那么被淘汰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雖然雄蜂最終面臨的是死亡,可是死的方法很多,只不過以凍死和餓死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