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丹蜜蜂配套系(Songdanbee)是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于1989—1993年在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育成的蜜、漿高產型西方蜜蜂配套系(以生產蜂蜜為主、兼顧王漿生產),由2個單交種正反交組配而成,正交為松丹1號,反交為松丹2號,因其培育場地而得名“松丹”。
松丹1號蜂群的血統構成:蜂王為單交種(C×D),工蜂為雙交種(C·D×R.H)。
松丹2號蜂群的血統構成:蜂王為單交種(R×H),工蜂是雙交種(R·H×C.D)。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態特征
C系(卡尼鄂拉蜂):蜂王個體粗壯,體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黃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體呈黑色,體長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體呈黑色,少數工蜂第2~3腹節背板有棕黃色斑或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2-14mm。
D系(喀爾巴阡蜂):蜂王個體細長,腹節背板有深棕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50~230mg。雄蜂體呈黑色,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3~15mm,初生重200~210mg。工蜂體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1~13mm。
R系(美國意蜂):蜂王體呈黃色,尾部有明顯的黑色環節,體長16~18mm,初生重175~290mg。雄蜂體呈黃色,第3~5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10~230mg。工蜂體呈黃色,腹節背板有明顯的黑色環節,尾尖黑色,體長12~14mm。
H系(浙江漿蜂):蜂王體呈黃紅色,尾部有明顯的黑色環節,體長16~18mm,初生重200~245mg。雄蜂體呈黃色,第3~5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10~230mg。工蜂體呈黃色,腹節背板有明顯的黑色環節,尾尖黑色,體長12~14mm。
松丹1號(C·D×R·H):蜂王個體較大,腹部較長,多為黑色,少數蜂王第3~5腹節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背板有灰色絨毛,體長16~18mm,初生重162~253mg(圖1)。雄蜂體呈黑色,個體粗壯,體長14~16mm,初生重208~232mg(圖2)。工蜂體呈花色,多數工蜂第2~4腹節背板有黃色環帶,少數工蜂為黑色,體長12~14mm(圖3)。
松丹2號(R·H×C·D):蜂王體呈黃色,少數蜂王尾尖黑色,背板有黃色絨毛,體長16~18mm,初生重181~289mg(圖4)。雄蜂體呈黃色,背板有黃色絨毛,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12~235mg(圖5)。工蜂體呈黃色,多數工蜂第2~4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尾尖黑色,體長12~14mm(圖6)。工蜂其他主要形態特征見表1。
(二)生物學特性
C系(卡尼鄂拉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越冬安全,適應性較強。
D系(喀爾巴阡蜂):采集力較強,越冬安全,節省飼料。
R系(美國意蜂):繁殖力和采集力較強。
H系(浙江漿蜂):產王漿量較高,耐熱。
松丹蜜蜂配套系:產卵力強,育蟲節律較陡,春季初次進粉后,蜂王產卵積極,子脾面積較大,群勢發展快(圖7、圖8)。到椴樹花期,群勢達到高峰,能維持9~12張子脾,外界蜜粉源豐富時蜂王產卵旺盛,工蜂哺育積極,子脾密實度高達93%以上,蜜粉源較差時蜂王產卵速度下降。分蜂性弱,能養成強群,可維持14~17框蜂群勢,一個越冬原群每年可分出1~2群。大流蜜期易出現蜜壓卵圈現象,流蜜期后群勢略有下降。越冬群勢能達到6~9框蜂。
(三)生產性能
松丹蜜蜂配套系采集力較強,蜂產品產量較高。與美國意蜂相比,松丹1號產蜜量高70.8%,產王漿量高14.4%;越冬群勢下降率低11.9%,越冬飼料消耗量低23.7%。與美國意蜂相比,松丹2號產蜜量高54.4%,產王漿量高23.7%;越冬群勢下降率低5%,越冬飼料消耗量低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