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蜜蜂科蜜蜂屬昆蟲的統稱,因能采花釀蜜并能為植物授粉而被人們所熟知,而中華蜜蜂(東方蜜蜂的亞種)是我國特有的蜂種,在我國各地又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品種。
中蜂在我國共有9種生態類型,分別是:北方中蜂、華中中蜂、云貴高原中蜂、華南中蜂、阿壩中蜂、滇南中蜂、長白山中蜂、海南中蜂、西藏中蜂。
中華蜜蜂的養殖方法
(一)中蜂的生活習性
野生的中蜂生活在天然的山洞,土洞以及樹洞中。這些地方陰暗干燥,具有很好的保暖與防暑功能。蜜蜂是變溫動物,體溫與外界溫度接近。天氣寒冷時蜂群會結團保溫,天氣炎熱時它們會散開活動,使蜂群使終保持一個合適的溫度。中蜂能忍受的最低溫度是7℃,溫度達到10℃時出巢活動,最佳的活動溫度在15~25℃,最佳的繁殖孵化溫度是34~35℃。能忍受44℃的高溫。中蜂的采集活動半徑在1Km~2km左右,能有效的利用零星蜜源。
中蜂的分蜂性強,不易形成強群。中蜂喜歡新脾,討厭舊脾。另外中蜂有著較強的抗病力,但其對蠟螟的抵抗力較差。掌握中蜂的習性,對養蜂有較大的作用,那養殖中蜂應該怎樣養呢?
(二)中蜂飼養的準備
養殖中蜂,其蜜蜂的來源可以通過安置誘蜂箱誘捕,人工收捕分蜂團以及尋找野生蜂巢等,方式來獲得。當然也可以從其它途徑購買獲得。傳統中蜂養殖,一般都是采用天然掏空的樹干,木桶等養殖。這種養殖方式雖然簡單,其環境也接近自然,蜂群的抗病力也強。但其生產操作及不方便,也不利于飼喂管理,嚴重制約蜂群的發展,更不能使蜂群發揮出最大的生產力。因此將中蜂進行活框式蜂箱養殖,應該是科學養殖中蜂的第一步。
中蜂對生存的環境有著較嚴格的要求,如果其生活的空間不符合其生活的要求,蜂群輕則會出現分蜂,怠工等情況,重則引發蜂群飛逃。因此安置蜂箱的地方,必須要符合蜂群的生活習性。安置蜂箱的地方,首先得沒有污染異味,其次應能防止日曬雨,另外蜂箱應遠離人畜,蜜蜂天敵以及意蜂的干擾。安置好蜂箱,應該是養好中蜂的第二步。
(三)良好的蜜源
養蜂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蜂產品,而蜂產品來源于自然界中的各種花卉的蜜源,經蜜蜂加工而成。而且蜜源也是蜂群的食物來源,離開了蜜源,養蜂將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蜜源是養殖中蜂中比較關鍵而且重要的。
養殖中蜂,如果是定地飼養,那么必須要求蜂群周圍2公里范圍內,一年能有兩次以上大的花源流蜜期。并且平時還要有零星的蜜源,否則養殖中蜂就沒有什么意義。也就是說如果你養殖中蜂,如果所在地連兩次大蜜源期都沒有,那么很可能蜂群所產的蜂蜜,還不夠蜂群自己消耗。
那么在養殖中蜂的過程中,我們就要有效的利用蜜源,如在大流蜜期即時采收,刺激蜂群的產能。而在缺蜜時,就不能過度索取,一定要為蜂群留足口糧。當然有條件的可以跟隨蜜源轉地飼養。
(四)科學的管理
①培養強群
強群是獲得高產的保障,也是蜂群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有研究表明,一個十脾以上的蜂群,在外界大流蜜期時,能抽出一半的工蜂從事采集生產。而六脾以下的蜂群,在外大界流蜜期時,只能抽出1/4~1/3的工蜂從事采集。因此可以看出強群對養蜂生產的重要性。
要培養強群,首先就必須保證有優質的蜂王,因此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應保持定時更換蜂王的習慣,一般要求每年一換或者一年兩換。其次應保障蜂群有足夠的蜂糧,特別是早春繁殖,和蜂群越冬時,一定要保證蜂群充足的口糧儲備。另外對于蜂群群勢較弱的,則應及時進行合并。
②防止分蜂和飛逃
分蜂和飛逃對養蜂來說,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因此應嚴加防范。防止蜂群分蜂主要通過,改善蜂群的生活環境,更換掉劣質蜂王,增加工蜂生產負擔,有效合理飼喂等來緩解蜂群的分蜂熱,從而預防分蜂。
而飛逃往往是蜂群出現了生存的危機引發的,如干擾嚴重,環境惡化,食物缺乏等引起的。因此,防止蜂群飛逃,首先要嚴控各種蜜蜂天敵的干擾,防止意蜂入侵形成盜蜂現象,甚至是我們對蜂群的檢查,都應盡量減少次數。其次要為蜂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不讓蜂箱暴曬雨淋等。另外在外界蜜源缺乏時,應當適當補充飼喂,不讓蜂群出現缺糧的情況。
(五)科學的病害防控
中蜂的抗病力雖然此西蜂強,但中蜂抵御蠟螟的能力卻相當的差,可以說蠟螟是中蜂養殖最大的害蟲,因此養殖中蜂應重點防范。防止蠟螟,首先可以在蜂箱外安置誘蟲燈,誘捕蠟螟成蟲,其次是加固蜂箱不讓蠟螟進入蜂箱產卵,而且保證蜂箱不留縫隙(蠟螟產卵于其間)。定時更換老舊巢脾,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蜂群“蜂脾相稱或蜂多于脾”,這樣蠟螟就無立足之地。
中蜂的病害較少,但預防一點都不能馬虎。如我們要協助蜂群整理好蜂箱清潔,不讓蜂箱產生高溫高濕,做好蜂箱,巢脾以及用具的消毒。值得注意的是飼喂蜜蜂時,也是我們防治蜂群疾病的重要途徑。如在飼喂花粉時,對花粉進行高溫或藥物熏蒸,能有效阻止蜜蜂白堊病。在飼喂糖漿時,加入大蒜汁,能有效預防各種細菌性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