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情況(一)品種名稱
喀(阡)黑環系蜜蜂是用喀爾巴阡蜂作素材經過多年選育而成的喀爾巴阡蜂新品系。因其腹部背板有棕黑色環節,故定名為“喀(阡)黑環系蜜蜂”,簡稱黑環系蜜蜂。
(二)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喀(阡)黑環系蜜蜂選育區域地處長白山腹地,海拔300~1000m,森林覆蓋率65%以上。具有顯著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年平均氣溫3~5℃,無霜期120~140天,年降水量350~1000mm。長白山區植物資源豐富,蜜粉源植物多達400余種,主要蜜源植物為椴樹、槐樹、山花、胡枝子;輔助蜜源植物有側金盞、柳樹、槭樹、稠李、忍冬(圖1)、山里紅、山獼猴桃、黃柏、珍珠梅、柳蘭、蚊子草、野豌豆、三葉草(圖2)、益母草、月見草、香薷、蘭萼香茶菜等,4~9月份連續不斷開花。
二、特征和性能(一)形態特征
喀(阡)黑環系蜜蜂蜂王個體細長,腹節背板有深棕色環帶,體長16~19mm,初生重160~230mg(圖3)。雄蜂呈黑色,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5mm,初生重200~210mg(圖4)。工蜂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1~13mm(圖5)。其他主要形態特征見表1。
(二)生物學特性
喀(阡)黑環系蜜蜂繁殖力較強,子脾密實度高,對外界條件變化敏感,遇有氣候和蜜粉源條件不利,即減少飛行活動,善于保存群體實力(圖6)。秋季斷子早。善于采集零星蜜源,也能利用大宗蜜源,節約飼料??鼓嫘詮?,抗螨、抗白堊病能力強。定向力強,不易迷巢,不愛作盜。耐寒,越冬安全;耐熱性低于意大利蜂。雜交配合力強,與意蜂、高蜂雜交能產生良好的雜種優勢,比喀爾巴阡蜂維持群勢大。
(三)生產性能
與本地意大利蜂相比,喀(阡)黑環系蜜蜂產蜜量高20.3%,越冬群勢下降率低18.6%,越冬飼料消耗量低43.7%。與喀爾巴阡蜂相比,喀(阡)黑環系蜜蜂產蜜量提高14.7%,王漿產量提高12.7%;越冬群勢下降率低4.8%,越冬飼料消耗量低4.3%,飼養成本明顯低于其他蜂種。黑環系與意蜂雜交后產蜜量提高46.8%。
三、培育簡況育種素材及來源:育種素材為喀爾巴阡蜂,系1978年由羅馬尼亞引入中國,保存于大連華僑果樹農場,1979年轉交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
育種技術路線:選擇→建立近交系→系間混交_→閉鎖繁育。
培育過程:1979—1981年在長白山區自然交尾場地對200群喀爾巴阡蜂進行集團繁育時,發現其中有3群不但蜂王體色不同于其他蜂群,為紅黑色,而且其繁殖力和采集力都優于其他蜂群,飼料消耗和越冬死亡率都較低,于是,便將這3群喀爾巴阡蜂挑選出來作為系祖,建立了近交系。
1982—1985年在3個近交系(共75群)的基礎上,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進行兄妹交配繁育。
1986—1989年在近交系兄妹交配繁育的基礎上,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進行母子回交,使喀(阡)黑環系進入了高純度階段(近交系數0.94);在此基礎上進行近交系間(共45群)混交和閉鎖繁育(60群);通過對比試驗考察其生產性能及相關生物學特性,同時在多個蜂場共進行了3000多群的中間試驗,最后確定喀(阡)黑環系為新品系。
四、飼養管理
喀(阡)黑環系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節約飼料,適合業余飼養以及城郊和沒有犬蜜源的地方飼養(圖7)。定地飼養占35%,小轉地飼養占30%,長途轉地飼養占35%。單場規模20~100群,多數采用10框標準箱飼養,少數采用臥式箱飼養。
喀(阡)黑環系蜂群飼養技術要點:選擇零星蜜粉源豐富的場地飼養,針對其對氣候、蜜源變化敏感的特性,在外界氣候溫和、有蜜粉源的條件下培育個體較大的優質蜂王,淘汰瘦小蜂王,提高蜂群的產子哺育能力,增加哺育負擔,適時修造巢脾,通風散熱,延緩春季自然分蜂高潮的出現,提高蜂群的繁殖效率。有效地防治蜂螨及其他病蟲害,保持蜂群的健壯程度,增強蜂群的生產能力。
五、推廣利用情況喀(阡)黑環系蜜蜂是以喀爾巴阡蜂為素材,經過11年選育而形成的新品系,其繁殖力、生產性能和抗白堊病性能等不僅優于喀爾巴阡蜂,而且優于本地意大利蜂。黑環系蜜蜂適應范圍廣,特別是雜交以后適應面更廣。不僅適合東北寒冷地區飼養,也適合南方各地飼養;同時適應大宗蜜源和零星蜜源地區;亦適應山區、林區、平原和城市業余定地飼養,是一個適應性較強的良種蜜蜂。已累計向全國各地推廣蜂王1.3萬只,改良蜜蜂100多萬群,提高了養蜂生產經濟效益。至2008年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及全國養蜂主產區,飼養喀(阡)黑環系及其雜交種蜜蜂25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