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蜂是蜂群中的主要繁殖者且專司繁殖,其體格健壯、復眼發達,在蜂群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既不干活卻要享受工蜂的“伺候”,而且雄蜂可以自由出入蜂場中的任何一個蜂群,但在外界蜜源稀少使,雄蜂的悲慘命運也就開始了,那么雄蜂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什么是雄蜂吧!
一、什么是雄蜂?
雄蜂是蜂群中的主要繁殖者,由未受精卵發育而來,是單倍染色體,其外觀體格粗、體色較工蜂深且頭近似圓形,復眼比工蜂和蜂王都大,觸角的鞭節有11個分支,翅膀看大,腿粗壯,因雄蜂除繁殖能力外,其他能力均已退化,無螫針、蠟腺和嗅腺,口器和足都沒有完全特化,只負責和蜂王交尾,繁殖后代,所以既不能采集花蜜和花粉,更不會抵御敵害且一般情況下雄蜂不會離巢。
在正常的蜂群中,雄蜂的數量有幾百只到上千只,且只有在繁殖季節,蜂群中才會有雄蜂的身影,非繁殖季節是看不到雄蜂的。
二、雄蜂的發育過程
雄蜂羽化出房后,通常需經6~7天才能飛翔,達到性成熟須在12天以后,出房后約15天才能與處女王交尾。從產下雄蜂卵算起到雄蜂性成熟大概需要40天左右,這時雄蜂的精子已由睪丸轉移到貯精囊,粘液腺大量分泌粘液。由于雄蜂和處女蜂王的性成熟時間并不一致,那么在人工育王時,必須先培育雄蜂,再培育蜂王,兩者前后相差20天左右,一般在看到雄蜂出房之時就可以著手移蟲培育蜂王了。
三、雄蜂是怎么來的?
正如前文所說,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來,但雄蜂也有特殊來源渠道。
1.蜂王產卵而來:這是雄蜂經過蜂群發展特殊來源之一,新蜂王正常交尾后,通過與上一代優質雄蜂交尾后開始回巢產卵,當蜂群到了下一個繁殖季節時,蜂王才會有選擇性的生產未受精卵,這些未受精卵未來就會發育成雄蜂,為下一代新蜂王繁殖做準備。
2.工蜂產卵而來:工蜂和蜂王一樣都屬于雌性蜜蜂,但不同的是,工蜂因發育不完全,其生殖系統不能參與正常交尾,因為不具備完整的繁殖能力。但凡是都有例外,當蜂群失王、蜂王殘缺和蜂王老化等因素導致蜂群內蜂王信息素不足,無法全面的覆蓋整個蜂群,當時間過久,一些沒有被蜂王信息素影響到的工蜂就會繼續發育,從而出現擁有一定的生殖能力,當工蜂因沒有完整的生殖系統,也不會發生自然交尾行為,因為工蜂只能產下未受精卵,這些未受精卵就會發育成為雄蜂。而工蜂產下的未受精卵比較下,且無節律,屬于“次品或殘疾”的雄蜂,質量也比較低下。如果蜂群持續失王,沒有新蜂王出現,蜂群的工蜂將會繼續發育產下大量的受精卵,最終蜂群也會滅亡。
四、雄蜂的作用是什么?
1.影響后代蜜蜂質量
蜂王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和其交配的雄蜂的數量和質量;蜂王在“婚飛”交配后,其受精囊必須裝入500~700萬精子,才能保證蜂王終生產卵的需要;如果蜂王受精不足,那么就會進行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婚飛,多次的交尾并不是好事,這樣無形中增加了蜂王傷亡的幾率;如果雄蜂過少,會造成蜂王無法充分受精,如果雄蜂質量差,也會造成蜂王受精不足或影響下一代蜜蜂的質量(采集能力、抗病能力、抵御能力等)。因為大量培育優質的種用雄蜂,作為父群的優質基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保證蜂王能與質量優良的適齡雄蜂順利交尾且產下優質的后代。
2.采集蜂王積極采蜜
有的朋友認為蜂群培育雄蜂是在無端浪費蜂糧,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雄蜂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自由培育和限制雄蜂的蜂群之間進行比對,不難發現,不論哺育的工蜂幼蟲數量還是蜂蜜產量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差別,但由于雄蜂及其幼蟲消耗大量的食物,無形中有刺激蜜蜂積極采集的作用,而自由培育雄蜂的蜂群則采集效率更高,給養蜂人帶來的效益也會更高。
總結:雄性是蜂群中比較少見的一類,它們只有在工蜂有育王沖動的時候才會出現,也就是繁殖期內才會存在,但在外界蜜源稀少時,雄蜂就會被工蜂趕出巢外,因雄蜂不會采蜜,最終將受凍挨餓而死,但這并不是工蜂過于“殘忍”,而是自然的選擇和智慧的體現,在整個蜂群的利益面前,以犧牲個體來保證蜂群運轉才是“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