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形成
阿壩中蜂是其分布區內的自然蜂種,是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隆升過渡地帶生態條件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中華蜜蜂的一個類型。
20世紀80年代對分布于阿壩地區東方蜜蜂的分類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它屬于中華蜜蜂的一個地理宗,另有學者認它為已形成為亞種。1988年開始,楊冠煌等對阿壩州及甘孜州北部的生態環境和蜂群生物學進行了考察,對采自多點的工蜂樣本進行了形態測定、酯酶同工酶等電點聚焦電泳分析,并與平原地區的中華蜜蜂進行了對比。通過3年考察,楊冠煌等認為: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大渡河上游,存在阿壩中蜂的穩定種群,它們具有比較一致的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性,適應高緯度、高海拔的高山峽谷生態環境,為丘陵和平原之間的過渡類型。
(二)群體規模與變化情況
1.群體規模 至2008年四川有阿壩中蜂3.3萬群。
2.發展變化 20世紀70年代以前,阿壩中蜂數量較多,當地諺語稱,“養蜂不用種,只要勤做桶!”70年代以后,阿壩中蜂數量呈下降趨勢,維持群勢的能力變小,部分地區已出現混雜現象。目前,馬爾康縣仍有野生阿壩中蜂存在,分蜂季節有的收蜂點可以收到5~20群野生阿壩中蜂。
目前,由于西方蜜蜂的引進和飼養、中蜂囊狀幼蟲病的危害、蜜源植物的減少等因素,導致阿壩中蜂群數減少。其他類型中蜂的進入,與本地阿壩中蜂雜交,致使部分阿壩中蜂血統混雜。自然災害也對阿壩中蜂的生存造成影響,如2008年的低溫冷凍氣候,致使40%~80%家養阿壩中蜂和60%~90%野生阿壩中蜂死亡。阿壩中蜂已處于瀕危一維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