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蜜蜂為黑色蜂種,其個體大小、體形和絨毛與卡尼鄂拉蜂相似,蜂王體呈黑色或深褐色,雄蜂體呈黑色或灰褐色,其胸部絨毛為黑色,工蜂體呈黑色,第1腹節背板上通常具棕色斑,少數工蜂第2腹節背板具棕紅色環帶,其絨毛多呈深灰色。
高加索蜜蜂原產于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山區,原產地氣候溫和,冬季不太寒冷,春季蜜源植物豐富,夏季較熱,無霜期較長,主要分布于格魯吉亞,其次分布于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有資料表明土耳其的東北部也有其蹤跡。
喀爾巴阡蜂原產于羅馬尼亞(圖1),烏克蘭西部的喀爾巴阡山區也有分布。羅馬尼亞境內平原、山地、高原各占1/3,喀爾巴阡山脈呈弧形盤踞中部,多瑙河下游流經南部。全境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年降水量少,溫度變化劇烈并有強烈的氣流。蜜源植物種類繁多,蜜源豐富,主要蜜源植物有刺槐、椴樹、向日葵、紫穗槐(圖2)、老瓜頭(圖3)等。以及生產甘露蜜的森林蜜源植物。在類似的自然條件下,喀爾巴阡蜂可表現出很好的經濟性狀。
高加索蜜蜂性情溫馴,不怕光,開箱檢查時比較安靜,采集能力強,善于采集深花冠蜜源植物,既能利用大宗蜜源,也能利用零散蜜源,善于采集樹膠,造脾能力較強,秋季容易秋衰,耐寒能力較強,越冬性能優于意大利蜜蜂,但低于卡尼鄂拉蜂,定向能力差,易迷巢,盜性強,易感染孢子蟲病,易患甘露蜜中毒。
(二)引入歷史
1978年農林部由羅馬尼亞引進喀爾巴阡蜂王,交由遼寧省大連華僑果樹農場養蜂隊飼養,1979年轉至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繁育保存至今;2003年羅馬尼亞贈送給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20只喀爾巴阡蜂王。目前,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已繁育保存60多群純種喀爾巴阡蜂。
(一)形態特征
喀爾巴阡蜂為黑色蜂種,其體色和個體大小與卡尼鄂拉蜂相似,但腹部較卡尼鄂拉蜂細。蜂王為黑色或深褐色,少數蜂王腹節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紅色環帶(圖4)。雄蜂為黑色或灰褐色(圖5)。工蜂為黑色,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有些工蜂第2~3腹節背板上具棕色斑,少數工蜂具棕紅色環帶(圖6)。其他主要形態特征見表1。
(二)生物學特性
喀爾巴阡蜂比卡尼鄂拉蜂更溫馴,更節約飼料,越冬性能更強。
蜂王產卵力強,產卵整齊,子脾面積大,子脾密實度高達92%以上,子脾數達8~11框,群勢達12~14框時也不發生分蜂熱。育蟲節律陡,對外界氣候、蜜粉源條件反應敏感,外界蜜源豐富時,蜂王產卵旺盛,工蜂哺育積極;蜜源較差時蜂王產卵速度下降,不哺育過多幼蟲。蜂王喜歡在新脾上產卵,秋季胡枝子蜜源后期,在新脾上新培育的蜂兒也能安全羽化出房,子脾成蜂率達95%以上,高于其他蜂種。采集力特別強,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節約飼料,在蜜源條件不良時,很少發生饑餓現象。性情較溫馴,不怕光,開箱檢查時較安靜,但流蜜期較暴躁。定向力強,不易迷巢。盜性弱。以弱群的形式越冬,在緯度較高的嚴寒地區越冬性能良好,越冬蜂死亡率低于15%。抗蜂螨能力強于其他西方蜜蜂品種。喀爾巴阡蜂不耐熱,蜂群失王后容易出現工蜂產卵現象。
(三)生產性能
喀爾巴阡蜂的產蜜能力特別強,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椴樹花期,一個喀爾巴阡蜂強群最高可產蜂蜜50~80kg。產漿能力低,在大流蜜期,每群72h產王漿25~30g,但其王漿中10-羥基-2-癸烯酸(10-HDA)含量很高,超過2.0%。可進行花粉生產,年群產花粉2~3kg。泌蠟造脾能力強,據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1983年測定,喀爾巴阡蜂在4個月繁殖和生產期里群均產蜂蠟量319g。其蜜房封蓋為干型(白色),適于進行巢蜜生產。此外,喀爾巴阡蜂還可用于為果樹及大棚內蔬菜和瓜果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