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腿蜂(Bethylidae),屬于膜翅目Hymenoptera,腫腿蜂科Bethylidae,蟲體微小,有無翅和有翅兩型,雌蟲以無翅型為主,雄蟲以有翅型為主,前足腿節膨大呈紡錘形為典型特征,腹部末端帶尖刺。其中無翅型的最容易與螞蟻混淆,兩者同為膜翅目昆蟲,外形相近,最明顯的區別在于觸角,腫腿蜂的觸角看上去更加接近白蟻的念珠狀觸角,而螞蟻則是典型的膝狀觸角。腫腿蜂科是膜翅目中細腰亞目(Apocrita)針尾組的一個大科。該科中既有寄生性蜂類,也有捕食性蜂類。
生存環境
腫腿蜂的發育與溫度密切相關,15℃以下時雌蜂不能產卵,23.1℃時完成一個世代需53天~62天,25.9℃需29天~30天,28℃~30℃時需21天~24天。
卵、幼蟲、繭、蛹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為11.85℃、14.69℃、11.51℃、12.58℃。在相對濕度40%~90%條件下都能正常發育,但相對濕度大于80%時繭易發黃。
腫腿蜂的成蟲和蛹均能經受-24℃的低溫,能在海拔1200m~1450m的地區越冬,但在海拔1700m以上時,因冬季氣溫低,腫腿蜂不能越冬。
隨著木材的廣泛使用,腫腿蜂隨之進入到工廠和家庭居室中,廚房里可能出現蠹蟲或米蟲類的豆谷物、中藥材等都有可能是蟲源地。
目前人們把腫腿蜂科分為6個亞科。它們分別是:
1. Pristocerinae
2. 寄甲腫腿蜂亞科(Epyrinae)
3. Mesitiinae
4. 腫腿蜂亞科(Bethylinae)
5. 硬皮腫腿蜂亞科(Scleroderminae)
6. Lancepyrinae
腫腿蜂科中擁有80個種屬,如:Acrepyris屬、 非洲腫腿蜂等。
被蟄癥狀
冬季北方室內有暖氣的地區溫度高,腫腿蜂隨之從木材中爬出來,或在房頂天花板上活動時掉落到人的身上,如果直接用手拂去或者碾死時,雌性腫腿蜂會用尾部的鰲針蜇傷皮膚,又癢又疼,更有甚者會有大片紅腫,被蟄后不可過度搔撓以免破傷皮膚引起感染。
傷口處理
如果你不幸被蜇,可用肥皂水洗滌來緩解,幾日后可自愈,對身體并無害處,但出現難以忍受的腫痛現象時,需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含類固醇激素的治療藥物乳膏,出現過敏的癥狀則要及時就醫。
消滅辦法
腫腿蜂較難徹底消滅,想要清理干凈,不可盲目用藥,引起擴散,先根據其寄生習性,找到家里有蟲蛀的家居或者裝修的材料,廚房的豆類、米類等儲藏物也可能是蟲源地,發現之后先將其處理干凈。
購買含有菊酯的殺蟲劑,但是施藥一次是不徹底的,需連續用藥,第一次施藥后短時間內可殺死絕大部分成蟲和幼蟲,但對卵及個別殘存的需要進行二次熏殺,噴殺或熏殺時要把房門窗戶關緊,防止腫腿蜂逃逸。
寄生作用
腫腿蜂為體外寄生蜂,其寄生活動可分為5個步驟:① 麻痹寄主;② 取食發育;③ 清理寄主周圍環境;④ 產卵;⑤ 育幼。腫腿蜂用尾刺蟄刺寄主注入蜂毒,將寄主麻痹后,拖到隱蔽場所,然后守衛警戒,通過取食寄主體液補充營養,為產卵作準備,有些小型昆蟲在腫腿蜂蟄刺取食過程中就已死亡,而一些體型過大的寄主,不能被其麻痹產卵。
在林業害蟲防治活動中,腫腿蜂可以用來防治青楊天牛、松褐天牛、雙條杉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對小型天牛效果好,對大型天牛效果防治如掌握適當的放蜂期和放蜂量,也可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