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生活中我們常把這類現象叫做“貪小便宜”,也有因小失大的過程。當一件事情需要選擇的時候,有的人往往會選擇那個眼前利益的部分,而忽視了長遠打算,等到結果失敗后悔也來不及。
為什么有些人會有這樣的心理現象?這與人的認知以及合理化機制存在一定關系。
例如網絡上常有培訓割韭菜的課程,有些課程標題是“三天學習寫作,學會了就讓你月入十萬”。一般人看到這個標題,通常都能意識到這個騙局,不會把這個課程當回事。他們內心很明白,這種急速、想要撈錢的課程,大部分都是沒有用的,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可是有些人不會這么想,有些人會認同這個說法,他們會覺得三天就能學會這個東西,多好啊,我要是學會了,以后還不賺大錢?出于利益的考慮還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他們忽視了學習的內在規律,哪怕他們知道這個東西不靠譜,也會冒險一搏,試圖通過撞大運的方式來獲得賺錢的機會。
可想而知,這個課程能夠成功的人絕對寥寥無幾。如果真的能賺這么多錢,他們早就通過寫作月入十萬了,怎么會搞課程來收取學費呢?能賺錢的肯定悶聲發大財,偷偷就把錢賺了,絕不會出此下策來賣弄眼球。
這是很簡單的邏輯,不過深陷其中的人會很難理解這個事實。
而在日常情感中,我們也能經常遇到這樣的選擇。有個人去相親,同時遇到兩個人。前者家庭事業比較好,人的性格很不錯,可是工資待遇低了點,只有每個月五六千;后者比較富裕,是大老板,但是性格會比較強勢,人也比較花心。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
有的人,可能會有猶豫不決的心理,會有“揣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行為,我和性格好的人在一起,他收入太低了,配不上我,那我選擇家庭背景好一些的吧,這樣以后在一起我就不會吃苦了。
過了一段時間,兩個人的境遇有了180度的大轉彎,之前很窮的那個,忽然間因為投資賺了不少錢;而之前那個很有錢的,卻因為各種變化開始衰敗。這時候也許你會覺得后悔,要是我早一點知道這個現象就好了,選擇更好的那個就不會這么窮。
這里面就陷入了一種認知怪圈,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人會很自責之前所做的選擇,會埋怨自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現象存在。
要避免這種現象,也不復雜,主要人得有清晰的認知,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行為。
一是摒棄不勞而獲的思想。世界上無論什么事,都沒有便宜可走,沒有一步登天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做好某件事情,必須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去完成你該做的事情。當你選擇一件事情時,得堅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下去,不能總想著有捷徑,這樣就能避免失敗的情形發生。
二是合理認識事物存在的規律。有些事不能看表面,得看內在。看似有的人外在很輝煌,實則并沒有那么優秀。相反那些勤勉踏實不起眼的人,日積月累以后,也會有驚人的成長。在分析事物的時候,也不用過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可以著遠于未來,做好這些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三是不要后悔自己的選擇。選擇沒有對錯,人生每走一步,它都是你自己尋找出來的答案。路該怎么走,未來如何,都得靠你去面對。結果對與錯,問心無愧地做下去就不會感到迷茫。
當人能夠做到這三點,把心態調整過來時,就不會再有撿了芝麻丟西瓜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