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在我國人工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獨有的土特產。這種貌若金針的美麗花蕊,即可食用,又是不可多得的中草藥材。
物種稱謂
黃花菜很多人都吃過,可不一定知道它新鮮時長啥樣吧,其實它的學名是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屬植物,桔紅色或桔黃色,早上開花晚上凋謝,無香味,嫩葉和花蕾經曬干烹制后可食用,吃萱草可令人歡樂,忘掉憂思,因此又稱忘憂草。除此之外,黃花菜還有金針菜、野皮菜、真金花等別名,又有小提藥、雞腳參、連珠炮、條參、綠蔥根、鎮心丹、鳳尾一枝蒿等諸多五花八門的稱謂。黃花菜是北方的叫法,而南方多稱之為金針菜。
形態特征
黃花菜屬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 高30~100厘米。葉基生,狹長帶狀,下端重疊,向上漸平展,葉7-20枚,長50-130厘米,寬6-25毫米,全緣,中脈于葉下面凸出。
花莖自葉腋抽出,莖頂分枝開花,有花數朵,大,橙黃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質,橢圓形。種子黑色光亮。
黃花菜花葶長短不一,一般稍長于葉,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圓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針形,下面的長可達3-10厘米,自下向上漸短,寬3-6毫米;花梗較短,通常長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達100朵以上;花被淡黃色,有時在花蕾時頂端帶黑紫色;花被管長3-5厘米,花被裂片長(6-)7-12厘米,內三片寬2-3厘米。
黃花菜蒴果鈍三棱狀橢圓形,長3-5厘米。種子20多個,黑色,有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需40-60天。黃花菜根簇生,肉質,根端膨大成紡錘形。
使用價值
黃花菜可以熘炒、燉煮、煲湯,味道鮮美,口感絕佳,富含蛋白質、鈣、磷、胡蘿卜素、脂肪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是盛夏時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黃花菜與其稱謂一樣,有著諸多的藥用價值。《云南中草藥選》記載:黃花菜有“養血平肝,利尿消腫。”的作用,可治療:“頭暈、耳鳴、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腸下血、水腫、淋病、咽痛、乳癰。”等多種病癥。《本草圖說》記載:黃花菜可“安五臟,補心志,明目。”
土壤要求
黃花菜耐瘠、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地緣或山坡均可栽培。對光照適應范圍廣,可與較為高大的作物間作。黃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溫。忌土壤過濕或積水。旬均溫5℃以上時幼苗開始出土,葉片生長適溫為15℃~20℃;開花期要求較高溫度,20℃~25℃較為適宜。
繁殖方法
黃花菜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將母株叢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種是由母株叢一側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種苗,留下的讓其繼續生長。
黃花菜挖苗和分苗時要盡量少傷根,隨著挖苗和分苗隨即栽苗。種苗挖出后應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開或每2~3個芽片為一叢,由母株上掰下。將根莖下部生長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層新根,并把過長的根剪去,約留10cm長即可。
切片育苗繁殖,黃花菜采收完畢后,將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開,除去短縮莖周圍的毛葉,已枯死的葉,然后留葉長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莖從上向下先縱切成兩片,再依根莖的粗度決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如果根莖粗壯,可再繼續縱切成若干條。這樣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達10株。須注意,在分切時每個苗片都需上帶“苗莖”,下帶須根。分切后用50%多菌靈1200倍液浸種消毒1~2h,撈出攤曬后用細土或草木灰混合黃土拌種育苗。
扦插繁殖,黃花菜采收完畢后,從花莛中、上部選苞片鮮綠,且苞片下生長點明顯的,在生長點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將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兩端埋入土中,使苞片處有生長點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細土保護;或將其按30°的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蓋嚴芽處為宜。當天剪的插條最好當天插完,以防插條失水,影響成活。插后當天及次日必須澆透水,使插條與土壤密接。以后土壤水分應保持在40%左右。約經1周后即可長根生芽。入冬注意防寒。經1年培育,每株分蘗數多者有12個,最少5個,翌年即可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