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被蜜蜂蜇過的經歷,我也是,這種感覺可真是不好受,被蜜蜂蜇過之后就覺得傷口位置火辣辣地疼,得要持續很久才會緩解一點兒。而且蜜蜂蜇完人之后會把刺留下來,剩下的刺上面的小肉球還會一跳一跳地,好像依然活著一樣。
▲很多人都被蜜蜂蜇過▲
而且眾所周知,蜜蜂蜇完人之后,沒有多久就會死去。那么為什么蜜蜂會在蜇完人之后不久就會死去呢?為什么蜜蜂會演化出這樣的自殺攻擊模式呢?不用著急,聽我慢慢講來。
蜜蜂的毒刺大有玄妙
不要小看蜜蜂的這根毒刺,這根刺可以說其中是大有玄妙。這根刺實際上并不是跟我們使用的針一樣是實心的,而是分成三瓣兒,其中的兩瓣“安裝”在第三瓣上,并且像滑軌一樣可以前后移動。
▲分成三瓣的蜜蜂尾刺▲
當蜜蜂的毒刺刺入敵人體內之后,這兩個位于導軌上的小刺就會在蜜蜂肌肉的帶動下前后移動,不斷把位于毒刺末端的毒液囊中的毒液給擠壓進敵人的體內。而且這兩塊活動的肌肉完全不需要被控制,所以即便是整個毒針已經離開蜜蜂的身體了,這兩塊肌肉仍然會動個不停,保證把盡可能多的毒液輸送到敵人的體內。
有一種說法說蜜蜂的心臟連著毒刺,就是因為蜜蜂的毒刺脫離蜜蜂的身體之后依然像是心臟一樣撲通撲通地跳動。但是實際上跳動的不是蜜蜂的心臟,而是蜜蜂毒刺上的肌肉。
蜜蜂蜇完人會死,這是為什么?
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兩瓣可以活動的毒刺上帶著倒刺,一旦刺入敵人體內之后就很難被拔出來。但是蜜蜂蟄中敵人之后會拼命掙扎,直到嵌入敵人肉中的毒刺活生生把蜜蜂的內臟拖出來才算了事。不過因為內臟的損傷這些蜜蜂根本不可能存活太久,所以蜇完人的蜜蜂幾乎最終都會死去。
那么為什么蜜蜂會這么殘忍地采用這種“自殺”的方式來攻擊敵人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蜜蜂是社會性生物。
一個蜂群內部的等級是非常森嚴的,工蜂在平時負責工作,遇到敵人之后負責戰斗;雄峰只是負責跟蜂后交配、產生后代;蜂后則是負責產卵,整個蜂群繁衍后代的任務就在它的身上。我們平時看到的采蜜的、蜇人的蜜蜂,都是工蜂。
▲蜂群內部的三種蜜蜂▲
而正如剛剛我們看到的,工蜂的毒刺有特殊的結構,會不斷地把毒液泵入敵人的體內,以求最大程度上殺傷對方。而為了讓這個注射毒液的過程中刺不會因為外界的原因被拔出來,所以采用了這種帶有倒刺的結構,最后的結果自然是工蜂只能夠拼命掙扎,直到自己的內臟被拖出體內。
這個時候工蜂的利用價值顯然已經到頭了。沒有毒刺的工蜂不再有攻擊能力,對于蜂群來說這就是一只沒有價值的個體,與其活著、浪費蜂群的養料,不如早早地死去、不給蜂群負擔。因此,蜂群就逐漸演化出這種工蜂蟄中敵人就會與之“同歸于盡”的身體結構。
這個過程雖然聽起來殘忍,但是確實是生物的一種生存策略。即便是在我們人體體內,這種策略也同樣存在。比如說人體內白細胞的一種——“中性粒細胞”。這種細胞在外界病原體入侵人體的時候會吞噬這些病原體,并且釋放溶解酶將病原體溶解,最后“壯烈犧牲”。
因此,人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實際上就相當于蜂群中的工蜂,我們的身體選擇通過犧牲這些細胞來獲得整個個體的存活,而蜂群則通過犧牲工蜂來最大程度上保障蜂群的安全,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而且最早的蜜蜂出現在一億年前,所以即便非常殘忍,但是你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相對較為成功的生存策略,幫助蜜蜂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一直延續到現在。
跟蜜蜂的生存策略不一樣的馬蜂
雖然馬蜂也是蜂,蜜蜂也是蜂,但是這兩種生物實際上有很大的不同。馬蜂是指的一大類生物,這些生物中的絕大部分沒有像蜜蜂那么強的社會性,這就意味著馬蜂更像是獨立的個體,在外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一些馬蜂個體甚至于會獨自飛出蜂巢建立新的蜂巢。
因此,馬蜂的刺就跟蜜蜂有了本質的區別。下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左邊是馬蜂的毒刺,右邊是蜜蜂的毒刺,馬蜂毒刺上的倒刺非常細微,遠遠不像蜜蜂那樣。所以馬蜂蜇人可以來回蜇,而不用擔心像蜜蜂那樣蜇完人就拔不出來了。有一些馬蜂甚至于毒刺不是為了殺死獵物,而是為了麻痹獵物,就像打針一樣把獵物麻翻,從而可以在獵物的身上產卵、繁殖后代。
▲左邊是馬蜂的刺,右邊是蜜蜂的刺▲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社會性比較差的馬蜂在生存策略上跟蜜蜂有所不同,這才導致了馬蜂蜇完人還照樣或者,而蜜蜂蜇完人就會死。
總結一下
大家也可以發現,大自然中并不是處處充滿了愛,相反,大自然是充滿了殘忍的。為了生存,生物演化出來不同的生存策略。
而蜜蜂這種生物因為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生物,所以注定會有像工蜂這樣的個體需要用“自我犧牲”的方式來保障蜂群的安全。雖然無奈,但是不得不說蜜蜂作為一種最早出現在一億年前的生物,他們的生存策略還是非常成功的。